保住市场主体,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目前我市有25.6万余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进一步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工作实际,我市出台了《朝阳市保市场主体十大举措》。
2020年我市保市场主体的总目标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常态化纾困解难,全力保证市场主体具有活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目标的完成,具体举措有以下十项:
1.强化市场主体帮扶。常态化开展市县联动服务企业稳增长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坚持每半个月深入相关县区走访1次;扩大服务范围,将服务对象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狠抓问题解决,建立问题清单,动态调整,分类梳理问题和解决情况,分级分层推动问题解决到位。
2.狠抓惠企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税费7.6亿元;全面落实减免缓交社会保险费政策,全年减免社保费6.9亿元,缓征8亿元左右;深入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发放稳岗返还补贴3500万元以上,稳定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3.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全面落实水电气等费用减免政策,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9000万元以上;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及各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的中小企业继续实行租金减缓;积极推进绿色节能技术、设备、产品,落实节能降耗服务举措。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全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5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市场准入,推行容缺审批,全年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以上,达到28万个;坚持柔性执法,减少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
6.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地摊经济”, 全市新增便民市场、早市等摊位6600个;释放“夜经济”活力,发展特色“夜经济”12处,设置综合摊位1800个;加大电商经济、网红经济培育力度。
7.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狠抓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全年新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4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加大5G网络建设与推广应用;加快智慧园区、智慧企业建设。
8.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全市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35万人以上,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500人以上;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全年完成稳岗培训5000人;开展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开辟网上专场招聘会。
9.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主攻京津冀抓招商,全年各开发区自主招商新落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40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10.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全年新实现260户老企业转型升级暨对外合资合作;实现2-3户市属国企对外合资合作及混改,围绕凌钢千亿产业集群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抓好“小升规”“规升巨”工作,全年实现“小升规”100户,“规升巨”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