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赣鄱大地,一场以“德润赣鄱”为旗帜的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正汇聚起磅礴的道德力量。在“德润赣鄱”的品牌引领下,全省上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选树先进典型。为弘扬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激励更多人以善为径、以德为邻,经规范推荐评议工作程序,江西省文明办向社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榜”。 本期“江西好人榜”共有40组49人入选。他们中,有为居民义务理发24年的邹勤敏;有车辆冲入湖中,两次下水救起被困夫妻的方少波;有儿子病故欠债42万,“抢”时间替子还债的八旬夫妻易锡梅、史秋菊;有30载“千丝万缕”织就工匠精神的一线女工熊晓梅;有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残疾弟弟39年的好兄嫂姜水英、陈汉太……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信念:用爱心温暖他人,用诚信丈量人生,用敬业书写担当,用孝心传承美德。他们以善为笔、以德为墨,绘就了新时代江西的精神群像,成为万千赣鄱儿女心中最温暖的灯塔、最响亮的名片。 希望入选的“江西好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以榜样之光照亮他人、温暖社会。希望更多人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中汲取力量,让“德润赣鄱”的品牌更加闪耀,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道德力量! 2025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名单 助人为乐(8组10人) 1、邹勤敏:“爱心剪刀”为居民义务理发24年(南昌·青山湖区) 2、熊晓莉、汪四春:从献血到捐遗,夫妻27载书写人间大爱(赣州·章贡区) 3、毛梅琴:村民义务照顾同村老人10年,无私大爱演绎人间深情(上饶·信州区) 4、曾文鹰:轮椅上的“创业达人”,热心公益助残友(吉安·吉安县) 5、杨贵风、曹宗臆:平凡夫妻16年不离不弃照顾弃婴(抚州·东乡区) 6、欧阳桂亮:身残志坚的“农村人”,坚持助残公益30余年(萍乡·湘东区) 7、胡 君:以爱叩响无声之门 用心点亮温暖之光(九江·濂溪区) 8、陈 飞:27年一腔热血献爱心,15载立德树人育桃李(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理工大学) 见义勇为(10组15人) 1、方少波:车辆冲入湖中,路过村民两次下水救起被困夫妻(上饶·鄱阳县) 2、曾 玉:两人游玩不慎落水 村民竭力挽救两条生命(赣州·信丰县) 3、涂白羊、涂传友、涂信根:不惧危险,护渔员从冰冷江水中挽救3条生命(南昌·南昌县) 4、骆宗胜、杨智、付志敏:逆水而行,三位90后快递小哥勇救洪水中女子(抚州·黎川县) 5、赵文晨、赵文义:七旬老人落水,特种兵兄弟飞奔跳江救起(鹰潭·信江新区) 6、张立煌:一线记者危难时刻急出手,勇救溺童显担当(九江·都昌县) 7、刘三菊:六旬男子徒手爬楼解救“卡脖”女童(宜春·樟树市) 8、冯长清:物业职员路遇车祸,热心救助赢赞誉(萍乡·芦溪县) 9、付敏军:乘客突发心脏骤停 ,白衣天使上演“生死时速”(新余·仙女湖区) 10、李吉炎:医生高铁上紧急救助伤者,生活里为千家万户“点亮”生育希望(景德镇·昌江区) 诚实守信(7组8人) 1、易锡梅、史秋菊:儿子病故欠债42万,八旬夫妻“抢”时间替子还债(萍乡·安源区) 2、洪风平:环卫工人拾金不昧守底线,多方找寻失主归还15万现金(景德镇·乐平市) 3、叶正会:矢志不渝,父子接力守护红军烈士墓91载(九江·武宁县) 4、程业虎:“护林人”22年信守承诺,一心守护马尾山林(宜春·靖安县) 5、欧阳春芽:退伍军人拾金不昧,数万元现金物归原主(新余·高新区) 6、韩海明:“拉面哥”一句承诺守6年,一碗拉面暖洪城(南昌·红谷滩区) 7、俞美清:环卫工人面对意外之财不动心,物归原主暖人心(上饶·广丰区) 敬业奉献(8人) 1、熊晓梅:一线女工30载“千丝万缕”织就工匠精神(九江·德安县) 2、周 甜:金牌讲解员14年用心用情传播“八一”革命故事(南昌·西湖区) 3、钟 婷:中医博士辞粤扎根基层,妙手仁心筑梦公益医疗事业(抚州·宜黄县) 4、陈铁山:电力人扎根一线30年,守护万家灯火(吉安·泰和县) 5、曾治中:手绘“水地图”,管水员倾情护渠40余载(赣州·瑞金市) 6、张云如:37年班主任坚守三尺讲台,培育优秀学子数千名(吉安·新干县) 7、陈兆华:乡村医生扎根农村56年,苦练内功成为村民的健康卫士(宜春·奉新县) 8、杨文龙:十年磨一剑,25岁“单板老将”勇夺亚冬会冠军(鹰潭·余江区) 孝老爱亲(7组8人) 1、姜水英、陈汉太:好兄嫂不离不弃 悉心照料残疾弟弟39年(鹰潭·龙虎山景区) 2、辛小妹:乡村农妇29年悉心侍奉智力障碍叔叔(宜春·万载县) 3、周菊英:侄女30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姑姑,谱写孝老爱亲赞歌(上饶·万年县) 4、肖五娣:好嫂子22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小叔子(赣州·崇义县) 5、钟茶秀:七旬母亲坚守47年,撑起瘫痪女儿生的希望(新余·分宜县) 6、陈芳梅:好儿媳20多年如一日,照料百岁婆婆如亲娘(景德镇·珠山区) 7、谢丑娇:孝老爱亲好媳妇,40余年撑起婆家一片天(吉安·青原区)
3年来,黄石48岁女子邱多生同时打几份工,还卖掉了房子、车子和首饰,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65万元债务(详见极目新闻3月11日报道)。3月17日,在极目新闻记者的联系下,大冶一家诚信企业为邱多生提供工作岗位。 “借别人的钱,还了心里踏实。”一句朴实的话语,让众多网友破防。极目新闻报道邱多生的事迹后,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大家被她的信义之举深深打动。 “每还一笔账,心理压力就会轻松一点。”邱多生告诉记者,丈夫去世后,她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儿子也跟着她一起吃了不少苦。 邱多生曾在一家早餐店打工,该店离她的住址较远,上班不太方便。3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大冶一家诚信企业的董事长,介绍了邱多生的事迹和困难。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很快联系记者,表示愿意为邱多生提供一个就业岗位。 “3月16日,我在早餐店上了最后一个班。现在上班骑车只要10来分钟,比原来方便多了。”3月19日,邱多生开心地告诉记者。 “我们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很高,工资不低,待遇也好。”该企业一名中层干部介绍。
今年以来,商南县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开展个人诚信教育、推广使用个人信用报告、加强重点人群信用监管、加强民生领域信用建设等措施,大力实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全力弘扬诚信文化,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积极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商南县依托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归集整合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掌握的公民个人信用信息,构建全县统一的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将违法违纪、违约拖欠、弄虚作假、学术不端、不履行法定义务、违反职业道德和违背公序良俗等不诚信行为纳入个人信用档案,推动完善个人实名登记制度。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商南县依托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跨镇(街道)、跨部门、跨行业的个人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查机制。依法依规及时提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授权查询服务,积极推进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人民银行征信报告、第三方征信报告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从业资格认定、技术职称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审查以及社会就业、创业扶持、社会救助、消费信贷、公共服务、评先评优等领域的联合应用,不断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教师、医师、执业药师、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推行职业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和落实行业禁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加强医疗、教育、科研、社保、文化、体育、旅游、劳动用工、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供水、供电、供热、燃气、电信等民生领域信用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和失信惩戒力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月27日晚,一位老人在西固天鹅湖乘坐出租车时,不慎将装有上万元现金的背包遗落在车上。幸运的是,出租车司机牟勇捡到后,立即上交给公司,最终万元现金物归原主。 当晚,兰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甘A·89408号出租车主班驾驶员牟勇在车内发现一乘客遗失的背包。他担心装有现金或贵重物品,便没有打开,而是立即联系公司值班人员,并将包第一时间送至公司,希望尽快找到失主。 失主栾先生发现背包丢失后,多方查找得知背包已被牟师傅安全保管并交回公司后,焦虑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缓解。当晚,栾先生和老伴先后赶到公司,顺利取回了丢失的背包。 “包里装了一万多块钱,结果出了意外。丢了钱别提多着急了,现在能及时找到,真是解了我的心病。”栾先生和老伴对牟师傅的高尚品德和公司高效的服务表示感谢。
“谢谢你们帮我找回背包,包里物品都在,太感谢你们了……”2月15日,市民吴女士来到迎江桥站点领回了自己遗落在公交车上的手提袋,看到包内的贵重物品一样不少,连连对21路驾驶员王云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行为表示感谢。 2月14日下午16时50分,王云龙驾驶21路公交车由迎江桥发往北汽公交站。大约18时左右车辆行至北汽站台,一名男性乘客提着两个手提袋,其中有一个花色手提袋,准备下车。这一细节触动了王云龙的职业敏感,他清晰记得,这个花色手提袋是一位女乘客上车时携带的,而该名女乘客早已提前下车。察觉到异常后,王云龙立即起身喊住男乘客,“师傅稍等!这个袋子可能不是您的物品,我需要确认一下。” 面对质疑,男乘客起初略显不悦,称袋子为自己所有。王云龙一边耐心解释道:“您上车时没有携带这样的袋子,这个手提袋是另一位女士带上车的”,一边迅速将手提袋收回保管。为确保公正,他当众打开袋子检查,发现内有一套未拆封的高端护肤品,王云龙又说道:“如果是误会,我们联系失主后会第一时间向您道歉。”王云龙诚恳的态度最终获得乘客理解。 随后,王云龙抵达北汽公交总站后,他第一时间将手提袋移交站长,并配合做好登记工作,并跟车队管理人员联系。当晚就与失主吴女士联系上,她15日一大早就去迎江桥站点,看到完好无损的化妆品套装时激动不已:“这些是给客户定的化妆品,要是丢了损失就大了!多亏王师傅心细如发!” 吴女士还专程送来一面写有工作认真负责,热情服务乘客的锦旗。她特别提到,化妆品被王师傅保管的很好,没有破损,特别细心! 据了解,这位70后老驾驶员入职20年来,始终保持“零投诉、零事故”纪录,多次捡到手机、钱包等物品,均及时归还。面对赞誉,王云龙坦言这是职责所在:“每天接触成百上千的乘客,记住他们的随身物品是基本功。”
1月29日,大年初一,正值新春佳节团圆之际,一名乘客在乘坐出租车时,不慎将装有四万余元现金的手提包遗落在车内。面对这种情况,秦安县大地湾出租车公司司机刘师傅毫不犹豫选择物归原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 据了解,该乘客从外地坐高铁来秦安,并转乘出租车回庄浪县准备和家人团聚欢度春节。在秦安下高铁转乘出租车过程中,不慎将个人手提包遗落在了刘师傅的出租车上。刘师傅在将乘客送达目的地返程途中,发现遗落手提包。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联系其公司和秦安县交通运输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并通过支付凭证尝试联系失主。在联系失败后,他打开失主遗落的包,寻找和失主有关的其他联系信息。打开包他发现,包里装有4万余元现金和一些其他物品。在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成功联系上了失主。当失主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时,激动不已,连连道谢。 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拾金不昧是出租车驾驶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刘师傅在面对乘客的感谢时说。
春节期间,忙碌了一年的出租车司机温华增,终于可以放下方向盘,回归家庭。他换上便装,与家人一起准备饭菜、看电视、走亲访友,共度惬意的假期时光。 温华增是献县天骄公交出租有限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自2006年加入出租车司机行列以来,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以人品好、乐于助人著称,对自己要求严格,始终坚持清白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因此,他被同行和乘客亲切地称为“最美最诚信出租车司机”。 在长达19年的出租车生涯中,温华增行程一百余万公里,曾70多次拾到乘客遗落的物品和现金,都如数归还失主。他的诚信行为赢得了广泛赞誉,2023年被评为“沧州好人”,2024年又被评选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展望新的一年,温华增表示将继续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用心服务每一位乘客,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太感谢你们了,本以为黄金丢了肯定被人捡走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回来了。”乘客许先生激动地说着。 1月24日下午,许先生乘坐28路公交车从谏壁站上车,因着急下车将一个装有10克金条的袋子落在了公交车上,下车后才反应过来,于是立马打电话给公交公司寻找失物。站务员刘颖在接到报失电话后根据许先生上报的时间立即排查了该线路的几辆公交车,最终发现金条遗失在于金龙驾驶的公交车上。在车辆安全到达站点后,于师傅经过查找,在后排座位的缝隙中发现了装有金条袋子,他及时向站务员反馈情况,并上交至站房妥善保管。当天下午,许先生来到火车站南广场,在核实完物品没有错漏后,车队工作人员将金条完璧归赵。 于金龙表示,乘客在乘车过程中遗失的物品时有发生,捡到并妥善保管、及时归还是作为每一位公交人分内的责任。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高度评价。
日前,“致敬城市追光者”2024蚌埠榜样人物揭晓,固镇县退役军人刘邦景被评为2024蚌埠榜样人物。 “你是城市里温暖的光,让特殊群体免费乘车,用爱心传递温暖;拾金不昧、立德于心,用行动照亮诚信;热心公益、以爱导航,把握善良的方向;路遇火灾、逆行而上,见义勇为不留名。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你用行动诠释了退伍军人的本色,书写了凡人善举的担当。愿我们一起继续传递爱心,让蚌埠这座文明之城充满温情与阳光!”这是组委会给予刘邦景的颁奖词。多年来,刘邦景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出租车司机、安徽好人、安徽十佳志愿者典型、安徽省十佳最美志愿者、蚌埠市道德模范、蚌埠市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刘邦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以无私奉献奏响了充满温暖与爱的动人旋律。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人加入他的行列。2010年,由刘邦景牵头,与另外3名退役军人,共同组建了蚌埠市交投“八一志愿者示范车队”。通过严格的申请、考核机制,高峰时,骨干队员与志愿者队员发展到300余人。在他的带领下,车队大街小巷常态开展志愿服务,用退役军人独有的气质形象和爱心善举提升城市温度。之后,车队的其他驾驶员,又有多人被评为安徽好人等,蚌埠出租车行业因为一位位“刘邦景”的加入而焕然一新。 “回首过去,我深感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我宝贵的力量源泉。”刘邦景的儿子,在他军人精神的熏陶下,于2019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军营,接受新的锤炼。如今,他家三代都曾在各自不同的军种中闪耀——父亲曾是导弹部队的兵,儿子曾为空军的一员,他也曾坚守在陆军的队伍里。这份三代从军的荣耀,让他一生中引以为豪。目前刘邦景在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调下,进入了县行政执法局工作,成为一名“同岗同酬”的执法队员,为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继续贡献力量。 “我要继续秉承军人的信念、延续退役军人的本色,再立新功。”刘邦景在颁奖现场说。
1月17日,绵阳市民宋阿姨的一次善举,在绵阳特巡警的协助下,让一部丢失的手机回到了失主手中,成为冬日里的一抹亮色。 当日10时许,市民宋阿姨如往常一样行走在绵阳市涪城区临园路东段的街道上。当她路过一处路口的人行道时,捡到一部手机。在原地耐心等待了许久,既不见失主前来寻找,手机也没有响起失主的来电。由于自己还有事情要办,宋阿姨果断选择报警求助。 很快,绵阳特巡警的民警赶到现场。民警对宋阿姨拾金不昧的行为表达了感谢,并将捡到的手机暂时保管。随后,民警迅速展开行动,通过公安系统的多方查询,积极联系失主。经过一番努力,民警终于成功联系到了失主黎阿姨的丈夫卿大爷。 在与卿大爷沟通确认住址后,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卿大爷家中送还手机。与此同时,黎阿姨发现手机丢失后,心急如焚,急忙借用他人手机拨打自己丢失的电话号码。就在此时,民警刚好将手机送到卿大爷手中,卿大爷接到了老伴打来的电话,这一“无缝衔接”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临走时,卿大爷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连声表达感谢:“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这么上心,这么快就把手机送回来,我们还不知道要着急到什么时候呢!”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宋阿姨的善举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整个城市。她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更彰显了绵阳这座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展现了警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