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值春耕备耕时期,农资市场迎来购销旺季,呼和浩特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秉承“执法为民、服务‘三农’”的执法理念,紧盯关键农资产品,抢前抓早,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全力为春季农牧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月19日,市支队执法三大队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13家农资经营主体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执法人员严格查看了农资经营门店资质、进货来源等情况,并通过农业执法通APP对正在销售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包装标签、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等基本信息进行了核查,严查农资产品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及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 在执法同时,执法人员现场积极向农资经营者和农民群众宣传了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农资经营主体要合法、合规、诚信经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今后,呼和浩特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将继续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加大对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扩大检查范围,覆盖更多农资产品,全力守护好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防线,为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月1日从省禁捕工作专班获悉,即日起至6月30日,我省将开展长江“春季护渔”专项执法行动,通过水上严查、陆上严管、市场严防等措施,深挖问题线索,重点侦办团伙化、链条式、跨区域非法捕捞案件,坚决斩断“捕、运、销”非法捕捞产业链。 春季是鱼类自然繁殖的黄金时期。元旦、春节期间暗访情况显示,我省禁渔秩序总体平稳,问题线索大幅减少。本次专项行动聚焦违法犯罪链条、非法渔获物流向、非法销售禁捕水域野生鱼溯源,将持续巩固禁渔执法监管成果。 据了解,活动期间,各级农业农村(渔政)、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执法机构将紧密联动,发挥江段长、岸线长和护渔员等各方作用,加强禁渔水域巡航频次和线索分析研判,精准组织实施联合执法行动。聚焦船、网、钓等要素,清理整治“三无”船舶、大马力快艇等违规涉渔行为,整顿非法建造“三无”船舶(大马力快艇)、非法渔获物交易等违规涉渔场所,全面清理取缔地笼、插网等网具,加大对“爆炸钩”“串钩钓”“泥鳅党”以及锚鱼等各类违法违规垂钓行为打击整治力度。以电商平台、水产品市场、餐馆酒店等为重点,强化线上线下渔获物销售监管,严把渔获物市场准入销售关。对采购、销售和加工非法渔获物和以“长江、汉江野生鱼”等为噱头开展宣传的经营单位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2月下旬,武宁交警继续以“人车路企”安全隐患整治“三个一律”部署要求,积极组织警力部署推进货运车辆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加大路面巡逻管控力度。武宁交警在城区货运企业以及国省道、城郊接合部部署警力,加强重型货车在物流配载、货物装载,以及车辆牌证等环节安全检查,做好货运车辆运输安全动态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对货运大字号不清、故意遮挡号牌以及车辆“跑、冒、滴、漏”和扬尘等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积极配合交通运输及城管部门,落实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加强施工工地及城郊接合部的重点看守,强化货运车辆安全运输源头监管,严防超载车辆上路。 进一步规范货运车辆停放,发现货运车辆在城区违法停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督促驾驶人予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区行车安全。
“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网信部门迅速部署、狠抓落实,强化排查处置,抓好督导整改,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针对挑起极端对立、炮制不实信息、宣扬低俗恶俗、鼓吹不良文化、违法活动引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6类问题,从严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营造春节良好网络氛围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微博、抖音、快手、腾讯、小红书、百度、知乎、豆瓣、哔哩哔哩等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03万余条,处置账号9.7万个。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广大网民通过各渠道对整治工作表达了支持认可,也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下一步,网信部门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关切,持续深入开展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大力查处影响网络生态的账号、平台和MCN机构,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处置情况,切实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希望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治理工作,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共同抵制网上各类违法不良行为。
记者从国家消防救援局获悉,全国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查处消防产品行政案件3547起,侦破重大犯罪案件200起,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天津消防研究所认证中心暂停认证证书3624张、撤销673张。 2024年7月至12月,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在全国部署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其间,三部门广泛发动消防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和认证检验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各地累计整改问题隐患29.9万处;深入重点消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区、大型销售市场、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监督检查,同步加大网络销售平台监管力度,严惩消防产品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三部门通过发布专项整治工作动态、科普消防产品常识、曝光典型违法案例等方式,切实提高群众对消防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和识假辨假能力;将消防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列入对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的中央质量督察考核内容,将专项整治行动纳入考核指标等。 据悉,国家消防救援局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瞄准问题隐患产生的要害环节精准施策,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为干净的消防产品市场环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持证亮牌”,清理处置一批新闻信息服务领域的违法违规信息和网站、公众账号,着力规范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秩序。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提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辨识度,目前正在推进实施“持证亮牌”工程,对获得许可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公众账号统一增加红“V”标识,并明示服务主体名称、许可证编号和服务类别(见图示)。同时,指导督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主体在获得许可的网站、应用程序等服务形式上明示许可信息。 专项行动期间,国家网信办依法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行为。一是仿冒假冒新闻单位。“中国国际新闻网”“黑龙江在线网”等网站,以及网易号“华夏早报”、西瓜视频号“信息新报”等,仿冒假冒新闻机构,编发虚假不实信息,误导社会公众。二是违规开展“采访”“报道”。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违规开设“中视生态环保网”,非法招募“记者”,打着新闻单位名义进行所谓“采访”,违规发布新闻信息。三是借舆论监督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百家号“房财经”、微博账号“潇湘经略”、微信公众账号“乳韵之家”等,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发布涉企负面信息,并借机寻求商业合作或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大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临近春节,不少单位进入工资结算高峰期,为全力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正在全国开展。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欠薪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畅通维权渠道,严惩恶意欠薪,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启动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要求各地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加大违法惩戒力度。 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整治欠薪力度,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开通“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等举措,推动整治欠薪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但也要看到,欠薪问题时有发生,根治这一顽疾仍需继续努力。对此,要把治理欠薪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既要紧盯重点领域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集中整治,也要持续发力推动相关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要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切实加强全过程监管,推动欠薪治理从清欠向防欠转变。比如,湖南省明确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确保农民工工资得到及时、足额支付。 要加强协同共治,推动防治结合。治理欠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作为、加强协作。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工作体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畅通维权渠道,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比如,发挥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优势,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对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案件,应调尽调、当裁则裁、调裁结合,快速解决工资争议。 要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强化“不敢欠”的震慑效应。一些企业无故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甚至采取恶意注销方式企图“金蝉脱壳”逃避责任,对于这种恶意欠薪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重罚。最高法表示,要开展集中打击恶意欠薪攻坚行动,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惩,形成有力震慑;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犯罪的,依法快速审判,严厉打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依法保障劳动权益,事关充分高质量就业、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临近春节,劳动者按时足额拿到报酬的诉求更加迫切。各地各部门应采取过硬举措、强化欠薪治理,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劳动者安“薪”无忧、安心过年。
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进一步聚焦春节期间网民常用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为广大网民营造更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春节网络氛围。 二、工作任务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以下6方面问题: (一)挑起极端对立问题。一是借春节晚会、春节档影视作品或者热门体育赛事活动等话题,挑起互撕谩骂、拉踩引战等行为。二是恶意丑化攻击春节民风民俗、传统习惯等活动,借机发表“地域黑”等歧视性内容。三是刻意渲染鼓吹不婚不育、反婚反育等话题,宣扬极端女权,挑动性别对立,集纳展示血腥残忍画面,宣扬暴力戾气。 (二)炮制不实信息问题。一是利用年终盘点、返乡见闻等形式,或者假冒外卖员、快递员等群体,摆拍编造不实内容。二是炮制传播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春运出行等谣言信息,虚构突发案事件原因、细节、进展等,发布“阴谋论”等耸人听闻的信息。三是发布误导性旅游攻略,诱导网民前往存在安全隐患的“野景点”、“打卡地”等。四是虚构摆拍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剧情,传递不良价值观。五是使用AI工具恶意炮制虚假形象、与春节相关的社会性话题,借机误导网民,造成负面影响。 (三)宣扬低俗恶俗问题。无底线炒作明星艺人、网红群体绯闻隐私和情感八卦,打着春节演出、休闲娱乐等各类名义发布推送含有低俗擦边等内容的直播、短视频,开展恶俗或者带有自虐自残等倾向的直播PK,直播低俗搭讪或者骚扰路人等。以“挑战吃播测试”“挑战海量喝酒”等名义,变相发布暴饮暴食、畸形饮食信息,借机获取关注。 (四)鼓吹不良文化问题。一是以春节风俗之名刻意展示炫富斗富、铺张浪费等导向不良内容,通过标注地点、突出背景画面等方式进行隐形炫富。二是打着风水运势、改命转运、破除太岁等旗号,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提供网上算命占卜付费服务。 (五)违法活动引流问题。一是通过发送虚假优惠链接、假冒客服退款等实施网络诈骗,利用“假期兼职”“薅羊毛”等活动诱骗网民刷单。二是在账号信息页面、话题落地页、评论区等位置,以网址链接、二维码截图、特殊字符等形式,发布涉色情、赌博等外链信息,为线下违法活动引流。三是以各类棋牌小游戏、夺宝闯关游戏等名义,变相组织开展网络赌博活动。 (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一是在旅游出行、电商购物、外卖订餐等春节热门服务领域,利用算法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进行大数据“杀熟”。二是恶意模糊优惠券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等内容,或者以“先涨后降”等方式进行价格欺诈。三是在直播过程中,利用虚假或令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误导消费者。 三、工作要求 (一)及时传达部署。各地网信部门要结合属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第一时间组织部署落实,督促深入开展清理整治,推动取得实效。 (二)压实平台责任。督促重点网站平台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春节期间值班值守,深入排查问题漏洞,切实加强内容审核管理,狠抓工作任务落实。 (三)管住算法推荐。要加大对首页首屏、热搜榜单、热点推荐、PUSH弹窗、信息流、评论等巡查力度,不得利用算法推送违法和不良信息,确保重点环节生态良好。 (四)强化处置曝光。严肃查处问题突出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账号及MCN机构,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查处情况和治理成效,形成有力震慑。
中国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7日在北京表示,官方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大力破除经营主体反映强烈、民众密切关注的市场准入壁垒。 国家发改委当天对外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王善成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当被问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下一步工作考虑时,王善成说,官方将围绕保障市场体制有效运行,加快完善市场制度规则。如修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进一步压减清单事项,优化市场准入管理。加快推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修订,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法立法进程。 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亦是重点。王善成提及,深入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异店退换货、公积金异地取用、医保账户异地结算等,切实提升民众改革获得感。 此外,在不断提升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水平方面,他提到,将稳步推进重要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跨区域大规模流通;在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方面,将出台规范市场监管执法行为指导意见及执法行为规范,加强涉企乱收费源头治理,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王善成还表示,围绕解决企业反映强烈、民众密切关注的突出问题,将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除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外,官方将持续扎实推进招标投标、企业迁移等领域专项整治。健全有违统一大市场问题线索转办核查整改长效机制,适时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通报一个案例,规范一个领域”的示范效应。
近期,上海市委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召开算法治理合规指导会,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哔哩哔哩、小红书、拼多多、携程等100余家上海属地网站平台开展行政指导和普法培训。 今年11月以来,为落实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部署要求,上海市委网信办会同市通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推进开展“清朗浦江·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聚焦“信息茧房”、操纵榜单炒作热点、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等重点问题,要求上海属地网站平台开展自查自纠,同时也积极受理网民举报反映的算法乱象问题。 根据网民举报线索和前期巡查发现,属地部分网站平台存在算法公示不规范、正能量推送不足、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不力等违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市委网信办要求网站平台落实算法治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引导算法应用公平公正、透明可释,充分保障网民合法权益;市市场监管局要求电商平台完善商品和服务定价机制和促销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各网站平台要依法依规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建立健全算法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下一阶段,市委网信办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受理举报线索、技术核验、约谈整改、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督查督导,对自查不认真、整改不彻底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处罚。 为便于网民提交线索,上海市委网信办还发布了举报指引——如网民遭遇算法乱象问题,可通过上海市委网信办专项工作邮箱、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上海市民服务热线等途径反映举报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