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巡回演唱会厦门站活动即将在本月底举办。以前,记者了解到,已有网友疑似购票被骗。 11月18日上午,家住岛内的邵先生在其所在小区业主群看到,辖区派出所的反诈警力在群里发送了一条新的提醒:近两日,辖区已陆续接报3起涉“刀郎演唱会门票”普通诈骗警情,请辖区居民朋友千万不要从非官方渠道购票,谨防被骗。“这个提醒很及时。”邵先生表示,他这两天正琢磨着是不是找“黄牛”加价买张票。 此前据相关媒体报道,刀郎巡回演唱会厦门站门票预售开放后,门票被迅速抢光。记者昨日登录大麦网,网页显示该场演唱会门票为“缺货登记”状态,有75.1万人标注“想看”,超过98%同类演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时刻关注演唱会动态的不仅有歌迷,还有骗子。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已有厦门网友为购票而疑似陷入骗子圈套。网名为“心平气荷”的网友11月17日发帖称,被人在网上以出售刀郎演唱会门票为由骗取6600余元。在对方要求再次转账时,猛然惊醒发觉被骗,后报警求助。在该网友帖子下,有其他网友留言称,几乎是同样的骗术,但好在她及时醒悟没有被骗。 诈骗有套路 近期的刀郎演唱会门票诈骗,骗子主要以冒充“黄牛”称有“平台预留溢价票”为由行骗。网友提醒,当对方要求下载小众聊天软件或在线会议软件时,就要提高警惕了。 第一步,骗子会冒充“黄牛”,或主动或被动与事主取得联系后,先让事主转账“票钱”; 第二步,诱导事主转账“保证金”,称转了才能登录骗子的购票平台账户操作转票; 第三步,会以“保证金”没有“备注”或其他操作失误为由,诱导事主再次或多次转账。 购票请注意 厦门警方针对演唱会门票骗局再次提醒:不要绕开官方渠道购票,不要相信所谓“内部票”、“渠道票”,对订票信息有任何疑惑,及时向演唱会官方进行咨询;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发生链接跳转时更要提高警惕;对于屏幕共享等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一旦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营销,是整治网络乱象的重点。一些直播间以“卖惨”“编剧本”博取流量,借此带货、无底线营销,近日记者对此现象展开采访,揭开直播间虚构剧情“卖惨”背后的“套路”。 亲情悬疑、家庭伦理、爱恨纠葛……这不是影视剧,而是当下一些带货直播间里轮番上演的剧情。 四川成都的彭莉女士最近很苦恼:家中60岁的母亲,迷上了某购物软件的带货直播间,“孩子生病求善款,村花万里寻亲人,夫妻不和闹离婚……晚上我下班回家,总能见到我妈在不同的带货直播间看得很‘入戏’,虽然‘卖惨’剧情不一样,但最后结局都一样,主播特别介绍一些‘超低价商品’,喊着大家下单支持”。 有些购物平台会用一行小字提示某些带货直播间“疑似剧情演绎”,但大多数观看者和彭莉母亲一样,对直播间上演的情景深信不疑,弹幕中不乏对主播遭遇的同情与关心。 “在这些主播一声声‘爹’‘娘’‘帮帮忙’的恳求中,我妈买回来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彭莉无奈地说,“经常买些劣质米面粮油,上次还花300多元买了3瓶‘三无’洗发水,没人敢用,也不知道怎么退掉”。 一些直播间以“卖惨”“编剧本”博取流量,借此带货、无底线营销,近日 记者对此现象展开采访,揭开直播间虚构剧情背后的“套路”。 编造“卖惨”剧情只为带货牟利 10月中旬,一个名为“某美妆供应仓”的带货直播间火了。
10月底,“双11”电商大战正酣。与以往高调的“全网最低价”口号不同,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提前进场,成就史上最长“双11”。搭配满减、蹲守直播、提前下定金,不少消费者忙得不亦乐乎时,却猛然发现又一次陷入空欢喜的价格套路中。 调查发现,一方面,消费者疲于计算比价和提防价格欺诈,另一方面,商家苦于流量投放成本过高,希望“羊毛出在羊身上”。今年“双11”,双方都盼着能解解绑、减减压,回归商品真实价格。 价格套路防不胜防 “这‘双11’的套路太深了吧!抢着付定金买竟然没有直接买划算,还可以更坑一点吗?”前几日,马女士突然发现,同样规格的潘婷护发素,在天猫付定金买的实际价格为129.65元,但直接买却只有113.89元。 “以为付了定金再交尾款肯定更便宜,结果发现昨天付完尾款的商品,今天直接买便宜三十几块”“我刚刚一算,发现预售付定金还不如凑满减来得划算”“有的店铺就是这样,找商家理论也不能退差价”……记者注意到,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今年“双11”遭遇预售价竟比直接买更贵的情况。对此,记者向天猫求证。平台客服表示,如果出现预售价格比实际下单价更贵,且没有价保的情况,建议用户在没有发货的情况下及时退款,重新下单购买。 商品价格“先涨后降”这一套路再次重出江湖。唐女士告诉记者,同一款奶粉,“双11”期间,标注原价为2394元6桶,自己通过定金加付尾款的方式,共支付2274.3元。但她对比计算发现,自己日常购买的价格只需369元一桶。换言之,“双11”期间,这款奶粉先涨价到每桶399元,通过活动降价到每桶379.05元,但其实比平时买还贵10.05元。 直播间“虚假破价”也登上热搜。近日,某知名主播推销一款学练机时,声称其定价为4399元,但在直播间内以3999元的价格销售,宣称这是前所未有的破价优惠。然而,该款学练机在天猫和京东等平台的实际售价一直为3999元甚至更低。 同样,在调查中,也发现某直播间声称的卫生巾“双11”惊爆价,折合下来,每片价格比电商平台同款商品反而更高。 流量投放费越来越贵 10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11”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价格套路说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年年骂,商家宁愿被挂上社交平台还要这么干?”采访中,不止一名消费者表示。 “现在电商大促,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不可能单单都做赔本生意,但又得标榜低价,同行逼得只能这么干。”一名经营园艺用品的商家表示,开网店的主要运营成本分为平台服务费和佣金、物流仓储费、流量推广费以及人力成本,目前日常流量推广费已占到店铺总销售额的10%。她说,“双11”期间,流量推广费比平时高不少,最高能涨两成,“有时某个商品看起来销量上去了,但毛利润一算,甚至比平时赚得还少。” “开屏、推送、搜索、联想……这些流量都会单独切分,一一收费。”这名商家透露,流量推广涉及的项目琳琅满目。比如“直通车”,就是付费的搜索广告位,能让商品展示到搜索页面;“引力魔方”,能让商品展示在首页,让用户第一时间看到;还有“万象台”,不仅能根据平台已有用户画像进行推广,还能自动搜索目标客户进行不同的推广引导。 另外一名卖厨房小家电的商家印证了这一说法。“流量投放确实有效果,但价格也越来越贵,竞争更激烈。”他说,自己直播间的销售额在2万元时,流量推广费占总销售额约30%,但月销售额到了30万元时,流量推广费占比也飙升到60%。随着自己在行业类目中的排名越来越高,往前挤的流量推广费占比也越高。“部分没有知名度的白牌商家,为打造出爆款带动整个店铺交易,流量推广费占比甚至高达100%,亏着来投。” 电商经营减负应落到实处 今年电商大促,商家感觉经营成本有所增长,但绝非是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的理由。但同时,在平台流量争夺战下,部分商家的生存空间正被不断挤压。付费流量既能引来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也成为中小商家的沉重负担。 “客观来说,部分商家的经营成本很高。”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近段时间,各大电商平台提出以多种补贴政策帮助商家减负,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希望能真正落到实处。 “流量投放越来越贵,一是带来流通环节成本上升,提高了商品定价,减少了产品优惠,二是容易导致市场集中,中小企业付不起流量费,容易被竞争对手边缘化。”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凡事应该适度,平台需要遵循合理定价原则,避免商家竞价争夺流量。 在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专家李鸣涛看来,电商行业要走出价格战的泥潭,最终还是要靠创新驱动,“平台方在流量规则层面上要给创新产品足够的流量导入,鼓励创新。”
张先生在刷短视频时,突然弹出来一个广告链接,称“梦想导师”指导炒股,低成本投入可获高额回报。张先生既好奇又心动,就点开了此链接,随后页面自动跳转到一款名为“XX股票”的APP。 按照要求下载注册该APP后,一位名叫“梦想导师”的客服联系张先生,称只要缴纳学费就可以提供一对一的炒股指导和股市精准消息,保你获得丰厚盈利,并且还提供了大量其他学员的盈利截图。 张先生立刻缴纳了8000元学费,然后按照“梦想导师”的指导购买股票。刚开始股票形势一片大好,几乎每天都在升值,张先生觉得自己这回真是碰到贵人、抓住机遇了。 有一天,张先生急需用钱,于是准备抛售股票提现时,却发现该APP一直提示系统错误无法操作。张先生这才醒悟自己遭遇了诈骗。 诈骗套路分析: 套路一 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视频平台、网页等多种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寻找受害人并建立联系。 套路二 在骗取信任后,骗子诱导受害人登录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下载其分享的手机APP,指导受害人进行投资理财并获取低额返利,为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力度做好铺垫。 套路三 骗子鼓吹“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等诱导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当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时,就会被迅速屏蔽拉黑。 网警提示: 1、不被高回报诱惑 骗子塑造的投资项目都是超高年化收益,而且宣称“稳赚不赔”。千万别相信! 2、不被虚假App欺骗 骗子制作的“特定”App无法在手机官方应用市场上架,只能通过点击网址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用户下载。千万别下载! 3、不被账户转账迷惑 购买理财产品时,凡是要求事先转账到个人账户或“安全”账户的,千万别转账!
近日,某头部主播被曝在直播卖货时涉嫌伪造商品销量误导消费者。据媒体公布的视频资料显示,在一次直播带货合作谈判中,主播与商品销售方谋划编造假销量链接,并提高商品价格,以在直播时展示给消费者促进销售。 调查发现,类似的数据造假和抬高价格再进行打折促销的手段在直播间和电商平台屡见不鲜,有的商家通过此前销量较高的链接销售新产品,有的商家编造用户评价欺骗消费者。 网购“套路”重重,消费者如何避免被直播间的数据造假或虚高价格坑骗?又该如何多管齐下治理此类乱象? 在某网络平台上,记者看到一售卖面膜的直播间里,一名主播正在卖力吆喝某款面膜,该商品链接显示已售3038,好评100+,900+人加购。图片展示价格为520元,实际标价为390元,到手价为280元。 在评论区,记者注意到,其中不少评论并非针对该款面膜,比如有买家称“买了一瓶,他们家的润肤水很好用”。而这款面膜是盒装,规格与买家留言也不相符。 由此可见,该主播售卖的链接并不仅仅是这一款面膜。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些直播间和电商平台的商品评论区,有的买家评论明显不是在评价该商品,比如在炒锅的评论区会出现“这个刀亲测很快”的评价。 对于此类情况,某电商平台一名店主对记者解释说,许多商家会用之前的商品链接销售新的产品,因为销量高的链接权重比较高,更容易被检索到,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关于标价,许多主播或商家都会称最低折扣或最低价格,其实一直就是这个价格,甚至有时虽然说最低,但实际上该商品比往期价格还要高。对此,消费者无从查证,反而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就像以前许多实体店展示的‘清仓甩卖’一样,清仓广告可以说上几年。”上述店主说。 据记者了解,该店主主要售卖紫砂壶,商品链接只有6个,不论消费者买什么,拍下的都是那6个链接。比如一把壶600元,他会让顾客拍6个标价为100元的链接,成交后,销量就增加至6倍。 对于直播间或电商平台出现的数据造假等现象,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鹏程介绍说,根据电子商务法,电商平台和经营者不得通过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禁止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对虚假交易行为的处罚包括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 苟鹏程补充道,主播在带货行为中的具体地位需结合其实际作用具体分析。如果主播仅仅是推荐合作商品,不涉及销售、发货和售后的,则该主播属于广告发布者。如果主播在直播中直接销售产品,或实际参与销售交易(如接受订单、处理付款、发货等),则其应被视为销售者。 如果带货主播属于广告发布者,则需遵守广告法规定,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合法、避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或损害;如果其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给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广告发布者发布了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他提出,如果带货主播同时是广告发布者和销售者,则须遵守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合规、如实披露产品信息、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如果其在带货时发布、使用了虚假宣传广告视频,则涉嫌消费欺诈,商家应当承担退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赔偿消费者因欺诈行为受到的损失。此外,主管部门还可能对经营者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措施。 如何治理此类乱象? 陈音江认为,首先要督促直播业态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电商平台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完善自身审核和日常管理措施,以显著方式警示平台外私下交易等行为风险,督促平台内商家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并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和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带货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不做虚假夸大及误导性宣传,遵循社会公序良俗,文明礼貌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有关商家要按规定公示证照及相关经营资质信息,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商品信息及质量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要落实好网络直播平台管理主体责任。“网络直播平台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网络直播账号注册管理,对网络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的认证登记;加强网络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网络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直播账号,依法依规采取警示提醒、责令限期改正、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使用、永久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还应完善内部监管措施和自治规则,加强入驻审核、商品抽检、营销推广、商品评价、违规管理、售后保障、纠纷解决等直播带货交易全流程工作。”陈音江说。 苟鹏程从电商平台履行监管责任的角度提出建议。他认为,电商平台须建立相互监督的社会自律体系,要求参与直播带货的商家、网红及相关机构建立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参与主体能够随时掌握信息动态,遏制数据造假行为;同时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约束商家建立完备的售后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如远程电脑等,确保商家店铺的独立运营环境,避免关联违规风险。对于数据造假行为,平台应通过公开曝光、降低信用等级、扣除信用保证金、责令退出电商市场等方式,限制其进入网络交易市场,增加违规成本。此外,平台也要及时核验更新商家经营资质,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对商品销售数据进行审查,防止虚假订单产生。 “加强对网络直播消费新业态的监管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督促平台、主播、发布者等多个相关主体落实法律规定,进一步发现并解决目前网络直播消费新业态存在的问题。”陈音江说。 在陈音江看来,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很重要。直播带货交易即时性较强,部分主播在直播时不会突出商品店铺、生产厂家等信息,因此在选择直播消费方式时,要查看直播平台公示的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营业执照,那么消费者尽量就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尤其是不要听信主播的诱导进行平台外私下交易。 不要轻信主播的产品功效宣传和超低价承诺,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陈音江说,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苟鹏程也提到,消费者在下单时要警惕虚假促销,如“限时抢购”“秒杀价”等,这些价格可能不真实或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要学会查看真实评价,尤其是差评和中评,了解其他买家的真实体验。
北京金融监管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称,广大消费者应擦亮慧眼,谨防“原始股”骗局。 原始股是指企业在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近年来,原始股骗局层出不穷,甚至各种传销组织也假借原始股行骗,不法分子精心设计多种诈骗套路,导致众多消费者陷入财务困境。“原始股”骗局通常有以下套路: 套路一:购买产品送股份。不法分子夸大产品功效和公司未来前景,诱使消费者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公司产品以获得公司即将上市的“原始股”。然而,这些“原始股”往往只是空头支票,甚至公司本身都是虚构的,消费者最终不仅无法获得股票收益,还损失原始本金。 套路二:饥饿营销乱挂牌。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投资者的从众心理,散布公司即将上市或正在进行私募融资的虚假信息,通过挂牌“新四板”、限量发售等手段诱导投资者抢购“原始股”。然而,这些所谓的“原始股”往往价格虚高,且公司上市遥遥无期,投资资金极易被套牢。 套路三:传销团伙行诈骗。不法分子以传销模式组织销售“原始股”,通过发展下线获取高额提成,如利用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传播,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更多人加入。然而,这个庞大的诈骗网络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迅速崩塌,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还可能造成消费者家庭关系破裂。 套路四:海外挂牌连环骗。不法分子谎称公司在海外挂牌上市,通过伪造海外注册文件、发布虚假财报等手段,营造出公司实力雄厚的假象。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购买所谓的“海外原始股”,结果却发现这些股票根本无法流通。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做到一“清”二“白”三“看”四“问”,远离“原始股”骗局,守护“钱袋子”安全。 一“清”: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原始股交易规则、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 二“白”:一是明白“原始股”并非稳赚不赔的捷径,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和夸大承诺;二是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度警惕突如其来的“原始股”致富机会。 三“看”:一看公司资质与实力,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公司注册信息、经营状况等;二看“原始股”发行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三看投资协议与合同条款是否明确清晰,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四“问”:一问自己是否了解投资项目并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二问专业人士对投资项目的看法和建议;三问相关部门对投资公司的监管情况,待了解详情后再作投资决定;四问一旦遭遇“原始股”诈骗怎样维权,应当注意留存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中秋佳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空气中弥漫着团圆的温馨与节日的喜庆,诈骗分子也悄然活跃起来,利用节日的契机布下了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利用“中秋礼品券”诱导刷单诈骗,请大家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回顾:市民吴女士在家中收到一个陌生包裹,打开后里面有一张写着“领取大闸蟹”的贺卡,吴女士出于好奇便扫描了卡上的二维码,添加了对方微信。随后,对方向吴女士发来一条链接,吴女士点击链接,下载了一个名为“和颜悦色”的App,按照App客服指导开始做任务。起初,只需要在电商平台浏览页面即可获得返利,吴女士拿到返利后,客服引诱其“刷大单”,任务为向客服提供的银行账户进行500元的转账操作,吴女士完成转账后,客服称该任务是“连单”,要求其再次向指定账户转账3000元,吴女士再次完成转账后依然无法提现,便联系客服,客服谎称是系统问题,只需要再做一个50000元的任务,不仅能够获得10000元的返利,还能将之前的返利全部提现。吴女士随之照做,但是仍然无法提现,此时联系客服,才发现已被对方拉黑,便拨打110报警。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收到了类似的快递包裹。 南京反诈中心提醒:切勿扫描不明包裹内卡片的二维码,也不要点开陌生链接填写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如遇电信网络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报警。
近日,吉林省延吉市一位老人遭遇了令人唏嘘的推销经历。一名陌生推销员突然造访,热情地推销起自家品牌的净水器。老人起初并无购买意向,并直言囊中羞涩。然而推销员并未就此罢休,主动提出陪同老人前往银行取款,最终说服老人取出了1000元,并现场拆除了家中原有的净水器,换上了其推销的净水产品。 然而好景不长,新净水器仅使用数日,老人便发现水质并未如推销员所言般透亮纯净,更令人担忧的是,净水器的不锈钢部分竟出现生锈迹象。老人随即联系销售人员,却发现对方已无法取得联系,随后老人先后到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但好不容易联系上的销售公司却表示,既不能退货,又不肯协商,这让老人倍感委屈。在几乎绝望之际,老人决定诉诸延吉市人民法院,将销售公司告上了法庭。 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公司向原告交付并安装了净水器,且原告向被告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属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双方的买卖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本案中,双方未就退换货时间、保修期等进行约定,原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联系了被告公司,但该公司既未主动核实情况,亦未采取补救措施,仅以超过7天无理由退货期限为由拒不退货。由于原告提出的质量问题,属于无法在短期内能够发现的问题,该公司提出的7天质量异议期限,应为消费者对产品外观是否有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限,而原告反馈问题时距交货日仅不到一个月,属于消费者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故对该公司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该院依法判决支持了老人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公司赔偿老人980元。 判决下达后,被告依法履行了赔偿义务。 法官说法 该案不仅是一起消费者维权的成功案例,更是对不法推销行为的一次有力打击。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选择、科学消费、防范“套路”,同时,注重保留原始购物凭证,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以便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另外,建议广大销售公司和销售人员应该秉承产品质量至上、诚信销售的道德底线,以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切勿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并建立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制度以及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营造文明和谐的营商环境。
用超数倍剂量给婴幼儿喂药、疑似装修材料释放有害物质致多名婴儿住院、涉嫌虐待婴儿……近日,媒体报道了以产后康养中心(又称“月子中心”)为代表的产后康复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 月子中心乱象为何频频引发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手妈妈选择去月子中心“坐月子”,这给产后护理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遗憾的是,一方面行业规模迅速扩张,不少月子中心、会所开出“天价”,让普通消费者惊呼“肉痛”;另一方面,高昂的价格却未必对应优质的服务,所谓的营养餐里出现虫子等异物,宣传中“专业”的月嫂不负责任,甚至虐待婴儿……一些宝妈发现,入住月子中心并没有让自己省心,反而是花钱遭罪。 种种乱象背后,是极低的行业准入门槛。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家法定的公共场所有7大类,但月子中心并不属于其中任意一类,无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只需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营业。此外,月子中心也并不属于医疗保健机构。换言之,注册成立一家月子中心只需要满足个体工商户要求就行,在卫生、医疗保健、婴幼儿护理等方面并没有任何专业要求。 而且,在实际运营中,大部分月子中心涉及住宿、餐饮、诊疗等多种业务。目前来看,不同的业务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并没有统一的行政部门来监管这一行业。这种“九龙治水”的模式很容易产生监管盲区。此外,月子中心虽然已出现多年,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相关部门在监管时常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总而言之,准入门槛低,监管分散易留盲区,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种种因素叠加,导致这一行业乱象丛生,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母婴护理是综合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行业,月子中心涉及的服务非常广泛,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可能危害母婴的安全与健康。产妇在产褥期身体非常虚弱,需要精心照顾,新生儿的健康更是脆弱,亟需专业护理。野蛮生长的月子中心不但无法满足母婴所需,还可能埋下种种隐患。因此,决不能放任月子中心无序发展了。 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回复一份《关于大力发展母婴照护服务业的提案》,认为加强对月子中心等新兴母婴保健服务行业的扶持和监管十分必要,将强化部门协作,共同研究梳理涉及“月子中心”等新兴业态的标准化需求,统筹各领域标准制修订,使母婴照护服务方方面面有标可依、有规可循;将持续强化对“月子中心”等母婴照护服务机构的监管工作。这些措施显然击中了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痛点,极具指导性与针对性。 破乱局需下重手,从根本上铲除乱象产生的渊薮,才能正本清源,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研究完善母婴照护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具有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让月子中心的运营发展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此外,应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涉及医疗服务的月子中心,应纳入医疗机构管理范围。此外,行业也应加强自律,以专业细致的服务赢得客户口碑,避免落入同质化竞争和低质化发展的漩涡。如此,才能让行业早日走上专业规范的快车道。
正值暑假期间,不少学生尤其是毕业生选择利用这段时间做兼职赚点零花钱或积累社会经验。然而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 近日,大学毕业在家待业的小陈在小红书上看到“拼多多客服日薪90”的招聘广告,想着先做客服挣点生活费,再慢慢找工作也未尝不可。于是,她下载注册了广告中的“淘金云客服”APP,里面的客服导师热情地向其传授做客服的知识,并告诉她做“截单任务”能赚取更多的佣金,但需预存525元的保证金才能派发任务,且强调保证金和所得佣金随时可提现。 被高额佣金吸引的小陈一下就落入了导师的“圈套”,她在导师的指导下转账了525元保证金等待派发任务。不一会儿,导师发来一个大额任务单,小陈毫不犹豫地转账5000元给对方。可对方却说她操作错误让其重新转账,并称上一笔款项待任务成功后自动退回。信以为真的小陈便又给对方转账了5000元,这次成功完成了派发的任务,操作错误的款项和佣金也陆续到了APP的个人账户中。当小陈准备提现时发现无法操作,联系导师却被告知需要做满三单任务才能提现。 此时的小陈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但面对越来越大的任务金额和无法提现的困境,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选择报警,但此时她已经损失了共计10525元的血汗钱。 垫付资金赚取佣金的行为就是刷单,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在网上求职时,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不要下载注册来源不明APP。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如果发现被骗,及时保留证据,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