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克服防护物资短缺、工人返厂困难、原料供应紧张、交通运输不畅以及流动资金困难等不利因素,尽最大能力恢复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力说,“截至2月24日,全市共有21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复工复产,其中种植业企业66家,畜牧业企业78家,其他企业72家,开复工率为81.8%,返岗人员比例为79%,有205家企业产能占比在70%以上,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的产能正在稳步恢复。”
为保障供给,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维护农牧业秩序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15条措施,切实保障蔬菜生产和流通,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对拓宽蔬菜销售渠道、批发市场所在地银行提前返岗上班恢复大宗现金业务、落实“绿色通行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市场管理、农资市场监管等。市农业农村局派出6个督导检查组,深入7个县(市)区,深入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开展专题调研3次,使保生产保供应保流通工作落到实处。市农业农村局还研究制定了“绿色通行证”制度,此举提高了蔬菜运输的效率,大大减少了运输途中停车检查的次数,不仅做到了全市范围内畅通无阻,在域外也得到了通行保障,间接促进了蔬菜销量的恢复,稳定了蔬菜价格。
刘力介绍说,为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及早部署、精心指导、优化服务,全面加大加快企业有序灵活启动生产。按照疫情期间企业开复工实行行业化管理的要求,对各县(市)区种植养殖、屠宰(饲料)企业、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企业的开复工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开复工企业情况进行日备案,每天及时掌握开复工企业生产和疫情防控情况,并及时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门。
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协调解决问题。全市农业系统共确定34家重点企业,每家企业派驻一名特派员,负责督导重点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开复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派员在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企业办理开复工手续,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保障企业在疫情期间审批工作持续、高效、便民,我局开展“顾大局、保平安、网上办、邮寄办”审批模式,积极实行电话咨询、网上办理等审批工作,做到疫情期间不中断审批服务。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设施农业重点产区,指导农户做好生产各环节管理,科学调控产量,稳定设施农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了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严禁农残超标蔬菜流入市场;协调各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主动开展产销对接,拓宽现有农产品供应渠道,并加大对土豆、萝卜、白菜、圆葱等蔬菜的购进量,弥补供应缺口;做好交易场所消毒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筛选了14家杂粮生产企业与超市开展“一对一”对接,进一步丰富超市的粮食品种。在花卉方面,正在研究尽快启动“青怡坊”线上销售模式,努力扩大花卉销售渠道。
市农业农村局多次深入批发市场、屠宰加工企业、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农畜产品生产流通调研督导。协调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分支机构,提前恢复营业,为设施农产品交易做好资金保障。协调各县(市)区、有关乡镇做好批发市场服务和管理,加强新冠疫情防控,解决好外地客商吃住问题,尽最大努力保障生产和流通。如凌源市制定出台了促进花卉销售奖励办法,在疫情防控期间,花卉市场实行减免交易管理费政策,目前已减免管理费6万多元;同时对花卉运输车辆给予补助,目前已补助运费50020元,以此调动花卉经纪人的积极性,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
加强产销对接,解决销售问题。该局联合发改委、商务局印发了产销对接的指导文件。同时,筛选了14家杂粮生产企业与超市开展“一对一”对接,进一步丰富超市的粮食品种。并且通过手机全国滞销、紧缺农产品大数据实时查询申报系统和“一亩田”App新购销方式、新业态,实现产销对接,畅通了全市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产品滞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