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我们也在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奖励改革,不断提高科技奖励权威性和公信力。”日前,湖南启动了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业务培训。4月26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主任朱爱君,进一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该省科技奖励的最新动态与变化。 与以往该奖项设置相比,今年该省对外国人开放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三大奖的申报门槛。根据该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及新修订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华连续任职工作不低于5年、每年从事科研不低于6个月的外籍专家,可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提名三大奖。 为畅通提名渠道,该省今年还扩大了提名单位范围,将部分中央在湘企业、省属国企和民营企业纳入提名单位范围。而为落实“破四唯”要求,和近期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精神,今年自然科学奖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不超过5篇。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则不把论文作为主要评审依据。 “一直以来,我们对拼凑报奖、多头报奖等情况都从严把关。今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形式审查力度,对项目完成人曾获外省(市、自治区)科技奖的科研成果,将进一步完善查重比对方式,既查知识产权,也查主要创新内容。我们还要加强专利审查,所有的专利都将与知识产权部门配合逐一审查。”朱爱君说。 今年,奖励评审中,“强化科研诚信管理”也再度升级。湖南拟在去年已将评审专家评审情况纳入科研诚信管理的基础上,再将完成单位、完成人、第三方机构等均纳入科研诚信管理,并加强失信行为通报。此外,今年还将大幅增加网评专家人数,在行业会评中充分考虑企业专家比例。
近日,《合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获悉,未来合肥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县(市)区、开发区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同时,还将依托“合肥通”打造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探索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将成立县(市)区、开发区级 志愿服务促进中心 根据方案,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县(市)区、开发区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构建具体组织开展全县(市)区、开发区志愿服务的工作平台,负责安排任务、调配资源,制定服务项目清单,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等。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则要强化自身服务功能,围绕中心、所、站,依托现有阵地资源,在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及其他重点公共场所,广泛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站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现实。 配备“11+N” 志愿服务队伍 在志愿服务总队建设方面,志愿服务总队应配置“11+N”志愿服务队伍,“11”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网络文明等11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各地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力争达到80%,人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达到20小时。 方案明确,合肥将进一步发展专业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服务。同时,孵化和培育本地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引进各地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探索将志愿服务 纳入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未来,合肥还将打造一揽子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城市社区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不少于5个志愿服务项目,每个项目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农村村居也要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若干个志愿服务项目。 同时,开展点单配送服务,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此外,根据方案,合肥还将建立信息化机制,依托“合肥通”打造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嘉许激励机制,制定以精神奖励为主的褒奖激励措施,探索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探索设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个人和企业捐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享受免税或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约束和惩戒企业环境失信行为,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确保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科学评价企业环境信用状况。该局细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四大类21项评价指标,采取“评分制”与“一票否决”相结合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截至目前,纳入省级2018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参评企业43家,诚信企业13家,良好企业30家,无警示或不良企业,因停产不予参评企业6家;市级企业2018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参评企业116家,诚信企业50家、良好企业58家、警示企业8家、无不良企业,因停产不予评价企业5家。 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该局探索企业环境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在环保行政许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察执法、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成果。对环境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失信主体予以约束和惩戒,从严审查环保行政许可申请事项,加大监察执法频次,从严审批或暂停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牵头实施守信联合激励或失信联合惩戒。根据前期录入至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中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自然人)“红黑名单”,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常态管理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已向省生态环境厅推荐了两批共9个良好以上企业“环保贷”备选项目入库申请,共计申请环保贷款2.9亿元。 推进落实企业绿色发展目标。目前,安庆市环保、发改、财政、银行业监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实现环境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并将环境信用评价指标转化为企业绿色发展工作导向,帮助企业开展环保缺漏项整改优化,持续激励企业改进环境保护措施。 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1家2018年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初评为诚信企业;原6家警示企业,2018年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初评中有3家为环境诚信企业,1家环境良好企业,1家本年度纳入省级评价初评阶段,1家处于停产整改或倒闭状态。
日前,为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审批服务环境,河北省三河市结合工作实际,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务服务行为为抓手,突出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政务服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打造城市诚信新品牌。 三河市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工作原则,依托三河市政务服务网,编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214项、中介服务清单58项、行政执法清单190项、法制审核清单2项,坚决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外无审批”。同时,三河市严格按照行政审批标准化要求,对所有审批事项的设立依据、申请条件、办理要件、前置条件、审批流程、办理时限、监督投诉等要素全部梳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办事指南和审批流程图,在三河市审批大厅显著位置摆放服务事项宣传册,同时在河北政务服务网、三河市政务服务网全面公开并动态调整,做到办事流程、办事信息“一表清”,让企业和群众对如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三河市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大格局,将市政府金融信用办列入《三河市失信企业及个人黑名单》的“传销”、食品安全等领域失信主体信息及时录入至审管联动系统中的失信黑名单中。在办理审批业务时,工作人员输入办理人身份证信息后,系统自动对办理人是否失信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到办理人在失信人黑名单中,系统将无法开展下一步数据录入和审批业务,从而达到对失信人的限制作用。截至目前,共录入失信人73人、失信企业8家。 三河市行政审批部门研究制定了《工作纪律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六项机关工作制度,对机关请销假、值班、车辆使用、卫生安全管理、现场踏勘等纪律要求予以明确。针对审批工作实际,他们制定了《服务承诺制度》《公开公示制度》等六项行政审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公开公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审批工作要求,以制度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服务质量。
为确保医药市场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安全有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部分消毒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紧急上市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0〕99 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2020年2月12日至2020年2月24日,忠县卫生健康委(以下简称我委)组织开展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 本次专项检查,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及时制订了专项行动方案,组建了由22名人员组成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队伍,分成6个小组对全县医药公司及药房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共出动车辆1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161人次,监督检查医药公司及药房共387家(其中106家关门)。检查内容包括医药公司及药房销售的消毒产品索证等情况,重点对疫情特殊时期紧急上市消毒剂开展检查。 经检查,全县仅1家药房销售疫情特殊时期紧急上市消毒剂,标注有效期为12个月,责令其立即下架封存;部分药房存在消毒产品索证不全、消毒产品的外包装宣传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对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100家药房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立即整改。对销售的消毒产品未标注生产日期、最小销售包装无标识和宣传疗效等不合格消毒产品的2家药房进行了立案查处,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本次专项检查,切实保障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产品的安全有效。我委将持续加强对消毒产品的经营单位的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毒产品的行为。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黄胜伟16日表示,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联合惩戒机制。 黄胜伟是在当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国务院办公厅16日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9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养老服务机构(含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经营范围和组织章程中包含养老服务内容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 “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养老服务领域违规违法行为实行联合惩戒。”黄胜伟说。 他表示,将加强相关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及时将养老服务机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的结果等信息,按照经营性质,分别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录到该机构的名下并依法公示。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 通知指出,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但是,个别招生单位和人员招生违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现象仍有出现,反映出一些招生单位存在政策规定不落实、制度机制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到位、监督管理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通知明确,要切实规范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择优录取,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要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 通知强调,各培养单位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重点要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要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通知指出,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坚决给予相应处理。对于未能切实履行职责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
日前,《江苏省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发布,提出聚焦重点目标,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聚焦核心指标,推进各类认定结果在审批事项和市场行为中的应用;聚焦应用需求,加强对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应用需求的收集、分析和反馈;聚焦突出问题,做到信息精准采集、分类、应用及评价四大方面14项具体重点任务,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总体要求看,《行动计划》要求坚持“三个导向”,处理好“三组关系”和提升“三大特性”。《行动计划》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等“三个导向”的有机统一,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反响强烈、失信易发频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指出进一步处理好综合协调与专业分工、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政府管理和市场机制等“三组关系”,提升信用信息管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要求积极推动信用立法,推进信息归集、分类、评价和应用等工作,提升信用建设工作的合法性、精准性和安全性等“三大特性”。 从工作目标看,《行动计划》以今年及2022年作为两大时间节点,指出到今年年底,要基本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一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思路,《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全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出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的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需全面提升;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要取得实效,打造超过20个信用监管示范行业,并制定出台一批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监管规则和标准,推广一批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场景,新增信用管理贯标企业2000家以上等。到2022年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有效运行,主要监管部门和行业均出台信用分级分类指导目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诚信江苏建设成效突出。 从重点任务看,《行动计划》聚焦上述四大方面分别做了详细任务安排。包括系统谋划“十四五”发展、着力抓好信用信息共建共享、不断强化系统支撑功能、持续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合规合理认定失信行为、规范失信行为惩戒、沟通协调监管需求和应用需求、加强社会应用需求分析和响应、持续推进信用修复、提高工作精准化程度、加强信用相关研究、加快推进信用立法以及深化试点示范,促进行业与地区形成创新特色。 此外,《行动计划》也对组织保障提出要求,指出下一步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并强化责任分工落实,并在此基础上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动江苏信用体系建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这种新型案件已悄然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又一突出问题,不少人深受其害。犯罪分子借助电信网络和其他科技手段,轻易地实现了跨地区、跨国和跨境的犯罪,而庞大的互联网也给警方办案带来了许多困难。 不过,诈骗的手段再狡猾,也难逃法网。犯罪分子出新招,警方也总能见招拆招。安徽的反电诈中心成立三年来就破获了不少电信网络诈骗案,累计为5万9千余名群众避免直接损失10亿元。那么反电诈的“铜墙铁壁”如何建起?安徽警方如何“跑赢”犯罪分子?对老百姓来说,应怎样避免上当受骗? 对于今年4月13日的经历,合肥市民林女士记忆犹新。当天16点37分,她接到一个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当她正准备记录下对方的账户信息汇款时,电话突然断了。林女士回忆:“他说自己是北京市公安局的,说我涉嫌洗钱,让我把钱转到他给的安全账户上。我看他能准确说出我的个人信息,我就信以为真了。” 林女士并不知道,在她接听电话的同时,警方的系统已经监测到了这通疑似诈骗电话,并自动切断了双方通话。 电话那头所谓的“公检法”工作人员并不甘心。16点42分,系统再次检测到林女士与“公检法”的通话,合肥市反电诈分中心当即对林女士实施保护性停机,并通知她的亲友配合劝阻。 合肥市反电诈分中心民警朱云龙说:“从受害人接到诈骗电话,到被洗脑后操作转账汇款,这一过程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反电诈中心内有一个防范电话诈骗系统,能够实时对冒充公检法等7类最常见的诈骗电话进行识别拦截,准确率超过99%。” 17点02分,在公安机关和亲友的共同努力下,林女士被成功劝阻。当时,她正准备将30多万积蓄汇入对方所谓的“安全账户”。 朱云龙表示:“这之后,我们还会把涉及诈骗的电话号码录入资料库,并把这个电话号码报送给通信运营商进行封停阻断。” 为林女士切断诈骗电话的系统来自于安徽省反电诈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18日。在这里,警方、基础电信运营商和部分商业银行集中合署办公,无双休、无假日,不间断运转,承担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事前预警拦截、事中堵截资金、事后侦查打击的全程侦查任务,最大程度地挽回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2018年11月26日19点42分,合肥市公安局接到受害人周先生报警,合肥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垫资验资为名,诈骗其1800万元,钱已被转移。 接警后,合肥市公安局反电诈分中心民警迅速启动紧急止付机制。通过查询,民警发现该建筑公司已经将1800万元划转。民警层层筛查,一直追查了六级账户,才追踪到涂某某的两个银行账户,发现了这1800万元的踪迹。 常驻安徽省反电诈中心的邮储银行工作人员陈晨说,如此巨大的金额,以前需要警方到涉及的各个银行柜台分别申请办理,不仅手续繁杂,办理的时间也很长。“反电诈中心成立之后,银行开通了绿色通道,减少了办理手续。在接到指令后,我们可以立即对相应账户进行止付,为案件赢得宝贵时间。”陈晨说。 11月27日23点49分,省、市反电诈中心紧密配合,在银联公司、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配合下,历经29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成功冻结涉案账户71个,冻结涉案资金2444万元。 因案件涉及的资金流非常复杂庞大,警方又补充冻结了5个涉案银行卡,冻结涉案资金3610万元,合计冻结涉案账户76个,涉案资金6054万元,帮助被害人追回巨大财产损失。这一案件也是安徽成立省、市两级反电诈中心以来,单个案件为受害人挽损最大的一笔。 安徽省反电诈中心是全省防范打击电话网络诈骗犯罪的“神经中枢”,内设警情处置组、金融查控组、通信封堵组。它的接警和处置平台全省各地共用,集中处置各级、各部门通过平台报送的电信诈骗警情和其他线索。相关线索也会反馈给全省各地市110指挥中心,调动刑侦、治安、特警、交警等各警种开展工作。 安徽省反电诈中心民警周永松介绍:“被害人报警后,110反电诈接警专席迅速录入警情,并推送至省、市两级反电诈中心,反电诈中心的民警迅速对涉案账户、支付帐号进行紧急止付,帮助被害人追回资金。同时,民警会对电话号码、网站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封堵,避免省内其他群众继续上当受骗。” 正是依靠着这种协作机制的创新,使得警方在办案效率上能够“跑赢”犯罪分子。 今年1月3日,合肥高新区某公司会计曹某轻信QQ留言,误以为公司老总让其汇款,便按照对方要求汇款38万元。曹某发现受骗后,于17点01分报警。接警后,省、市反电诈中心联动,驻反电诈中心的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止付涉案账号并查询交易明细。17点07分,警方成功止付账户,冻结涉案资金38万元。仅仅用了6分钟,警方就为受害人追回全部损失。 周永松介绍,受骗后的30分钟是黄金时间,受害人只要能在30分钟内向警方报案,追回资金的可能性就很大。“从报案到冻结账号,最快能在十分钟内完成整个流程。目前,安徽省反电诈中心已经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了快速查询机制,能够及时对涉案账户进行查询、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犯罪的信息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安徽警方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主动出击从未间断。去年年底,安徽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在相关警种的配合下,发起“‘万仞’大数据侦查打击网络诈骗集中行动”,向省内各地市推送盘踞在安徽省内的55条诈骗窝点线索,线索中包含了犯罪嫌疑人的窝点位置、通信工具、涉案详情等精准信息。最终,警方查获10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并及时封堵住了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和漏洞,防止滋生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警方介绍,从目前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来看,高发的类型主要有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贷款诈骗、网络刷单诈骗、虚假购物消费诈骗等。由于手机支付功能升级,骗子的手段也在随时更新。不论QQ、短信、微信上是陌生人还是朋友、亲属发送的链接,都不能随意乱点,因为每条链接都可能被植入病毒,侵入手机系统盗窃所有信息,包括第三方支付绑定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短信和通讯记录等。 安徽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民警席磊说:“群众发现接到诈骗电话之后,要善于收集诈骗分子的电话录音,并将这些资料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方便进行侦查打击。同时,我们要对一些涉世不深的学生和年轻人提出敬告,千万不要将以自己名义开办的银行卡、手机卡卖给别人,防止被人用来诈骗,影响本人信用记录。到头来损失的是自己。” 预防、打击电话网络诈骗犯罪,全社会责无旁贷。截至今年4月底,安徽省反电诈中心累计发出73万余条预警,为5万9千余名群众避免损失10亿元。共阻断诈骗电话、网站5.8万余个,处置警情9.1万余条,查控账户47万余个,冻结赃款8.8亿余元。先后分7个批次,向500余名被骗群众返还被骗资金1.2亿余元。 为保持对电信诈骗类案件的高压态势,安徽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建中表示:“所有这类警情,不论是报到110还是派出所刑警队,都要及时受理。凡是查证属实的,要规范采集并上报有关信息。”
日前,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19年全省打击侵权假冒伪劣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依法治理、打建结合、统筹协作、社会共治的原则,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要点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突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在互联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进出口环节等领域强化侵权假冒治理,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产品加强管理,净化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市场环境,严格寄递环节监管,严厉打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和查处侵权假冒涉税案件,加大地理标志、版权、商标专用权及其他商业标识权益的保护力度,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和林草种苗市场监管,巩固扩大软件正版化成果,组织无害化销毁,推动区域协作深入开展。要强化司法保护,查处侵权行为,聚焦民生、涉外、公共安全领域,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全面履行检察职能,重点办理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假冒犯罪案件;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加大司法保护力度。 工作要点还明确,要实行打建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责任督导和追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防止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监管信息化水平。要动员各方力量,推动社会共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深化政企合作,发挥行业组织积极作用,优化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健全维权援助机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