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正在加载中...
信用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个人信用
诚实守信履约践诺
发布时间:2021-01-15
来源:山西日报

      近日,省文明委举行“榜样山西——第八届山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为夫偿债、诚信爱家的和顺县马坊乡北村村民张俊兰受到表彰,被评为山西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12年,张俊兰为了给丈夫看病,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丈夫去世后,她为了偿还十几万元外债,没日没夜拼命挣钱。好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在组织帮扶下,她承包了一个蔬菜大棚,终于偿还了所有债务。事实证明,勤劳加诚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遇到难事急事,也就免不了涉及借钱还钱的问题。有道是,借钱见人心,还钱看人品。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表面上看是经济的问题,实质是一个诚信做人的问题,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难时借钱,按时还钱,这对每个借钱的人来说是再自然不过,也是兴家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重要,放而言之亦然。这让笔者想起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雁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们一家七口人,因母亲身体不好,就父亲一个劳动力,每年挣下的工分不够分口粮,成了生产队里年年的缺粮户。那时,每年按人头分粮,必须要达到所应得的工分,如果不够,生产队先把粮分给你,差下的工分换算成欠款记在生产队里的账上,日积月累家里就欠下村集体好几百元钱。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村里把这笔钱移交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为此,这件事成了父亲心里的一个疙瘩。欠信用社的这笔钱,直到笔者参加工作后,小弟弟也外出打工,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算还上。可过后不久,国家对此类记账的钱大都减免了。母亲为此常唠叨不已。可父亲说,别人管不着,咱还了自家过得心安。 

  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孟信不卖病牛、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勤学守信、查道吃枣留钱……古人诚实守信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像张俊兰这样坚守诚信的模范典型身上,同样映射出新时代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诚信底色。 

  古往今来,诚信既是构成个人道德高地的基石,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毋庸置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诚信是处理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同样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近些年来,国家诚信建设呈现良好发展积极态势,令人欣喜。筑牢社会“诚信大厦”,每个人都应添砖加瓦,让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美德薪火相传。

山西日报 |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