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尽了一名企业家应有的责任。”近日,49岁的沈智配对记者说。沈智配是蚌埠市阳光爱心协会会长,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而更有名气的是助学扶困的无私奉献。
1991年,19岁的沈智配因家中负债几十万元,辍学只身到上海打工。初到上海没地住便住学校教室,没技术便有工就做。多年间,他在饭店做过刷碗工、酒店当过学厨工,也种过菜地、开过粮油店、包过工程。干酒店服务员时,他因拾金不昧,老板给他提供了免费学厨机会;在天津包工程时,又遇到了“孙老”,为他推荐新工程。如今,沈智配事业有成。孙老退休十几年了,逢年过节他还会去探望,数年不变。“想起那些日子,觉得还挺幸运。”其实,这“幸运”只不过是他“诚信”的另一面。
“诚信”赢得事业兴,反哺社会念头生。“我自己就是辍学的,又看到当时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上海没法上学,就开始办学了。”沈智配说。1999年,他租了一个厂房,开办了上海市嘉定区乳泉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就免收学费。最开始95人,最多时有700多人。由于招收的学生多是外来打工人家的子弟以及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他不仅收不到学费,还要自己贴补费用。即使这样,沈智配依然未曾想过放弃。“无论有钱没钱,孩子上学一个不能少。”他以行动兑现“诚信”之诺。
2012年,多年在外打拼的沈智配回到了家乡蚌埠。回报家乡,又成了他的新事业。回乡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阳光爱心协会,组织蚌埠市的知名企业家们对困难家庭进行爱心帮助。回乡以来,为家乡修路1.5公里,为学校捐款捐物50多万元,助困学生83名、敬老300名……沈智配如泉涌的奉献,让乡里乡亲铭记。村里孩子们每次见到他都一句句“沈叔叔”叫在口。“智配这个孩子不错,有钱也不忘乡亲父老。”家乡父老乡亲称赞说。
2020年疫情暴发后,沈智配带领协会70多名会员,开展志愿服务520多人次,捐助口罩十几万个、消毒水和防护物资总价值达45万元。26年来,沈智配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企业家的“真诚”和“忠诚”。5月份,他荣获“安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