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岁的刘春山已在伊宁市街头修鞋21年了。2021年,他结束了在户外摆摊修鞋的日子,搬进了修鞋门店。新春走基层,讲述刘春山老人用手艺和诚信修鞋的故事。
一大早,伴随着修鞋机的“嗒嗒”声,刘春山就开始忙碌起来。在这间新搬进的修鞋店里,摆放着钳子、剪刀、锤等十几种修鞋工具,“就靠着它们吃饭呐。”刘春山说,这些“老伙计”跟着他已经20年了,有很深的感情。
刘春山因患有小儿麻痹腿部落下残疾,行动不便,但是脸上总是挂着笑容。2021年4月之前,刘春山一直都在伊宁市胜利街十四巷附近摆摊修鞋,20多年有了些积蓄,他在天山后街荣华苑小区附近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了一家修鞋店。来找他修鞋、修拉链的顾客除了附近的老街坊、过路人外,还有不少人是特意开车或坐车,慕名赶来找他修鞋的。
记者采访中,刘春山的老邻居阿布力米提·苏力堂专程来擦皮鞋,看望他的这个好兄弟。“他认认真真地在干活,从不弄虚作假。”阿布力米提·苏力堂说。
由于长年修鞋,让刘春山的双手关节粗大,布满了老茧和裂纹。“上次给人家削鞋跟的时候,刀子一下子从手这边削过来,血冒得不止,现在好了,就是留了个大疤。”刘长春指着手上一道明显的伤疤说。
虽然修鞋这份工作很辛苦,像割着手这样磕磕碰碰的伤很正常,但是刘春山却乐在其中。当记者问起这个工作难吗,刘春山嘿嘿一笑:“孰能生巧,对我这个‘老手’来说不难。能拿出自己的真正的本事为顾客服务,让顾客满意,这是我们的原则。”
刘春山告诉记者,在他店里修过的鞋子如果再发生开胶、断底,他都会免费给顾客重新修理。“因为做生意要有诚信。让顾客放心地来到咱们的店,这样一来二去生意也好了,顾客们也满意了。虽然我腿坏了,还有我的一双手,还有我的大脑,我可以自食其力,来养活自己。”
21年前,刘春山从河南来到伊宁市,遇到了很多好心的人和很多温暖的事,他与这片老城区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忙到中午,刘春山要回家休息一会,开上自己的电动车,邀请记者去他租住的楼房看看。“你看这是我的儿子,他们结婚的时候结婚照。这是我的孙子,今年三岁了,俩儿子都培养出来了。现在我老了,他们也大了,我也感到很欣慰。”刘春山向记者介绍着摆放在家里的照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幸福。这些年孩子们上学、成家,还有一家人的生活都是靠刘春山修鞋一点一点挣来的,虽然修鞋的收入不高,但这份工作体现了他的价值。
尽管已经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是刘春山却闲不住,“不干坐着也没事儿,以前我住的土坯房,现在生意好了,住了楼房了,小电视换成大电视,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刘春山说,无论是社区干部、老百姓还是朋友们都很关照自己,帮助他出摊、打扫卫生、搬家。“这都是党的温暖,党的好政策,社会的温暖。大家为我做那么多事情,别的也帮不了什么忙,我只有用我的技术把鞋修好,给他们服务好,这是我心中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