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忙碌了一年的出租车司机温华增,终于可以放下方向盘,回归家庭。他换上便装,与家人一起准备饭菜、看电视、走亲访友,共度惬意的假期时光。 温华增是献县天骄公交出租有限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自2006年加入出租车司机行列以来,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以人品好、乐于助人著称,对自己要求严格,始终坚持清白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因此,他被同行和乘客亲切地称为“最美最诚信出租车司机”。 在长达19年的出租车生涯中,温华增行程一百余万公里,曾70多次拾到乘客遗落的物品和现金,都如数归还失主。他的诚信行为赢得了广泛赞誉,2023年被评为“沧州好人”,2024年又被评选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展望新的一年,温华增表示将继续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用心服务每一位乘客,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太感谢你们了,本以为黄金丢了肯定被人捡走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回来了。”乘客许先生激动地说着。 1月24日下午,许先生乘坐28路公交车从谏壁站上车,因着急下车将一个装有10克金条的袋子落在了公交车上,下车后才反应过来,于是立马打电话给公交公司寻找失物。站务员刘颖在接到报失电话后根据许先生上报的时间立即排查了该线路的几辆公交车,最终发现金条遗失在于金龙驾驶的公交车上。在车辆安全到达站点后,于师傅经过查找,在后排座位的缝隙中发现了装有金条袋子,他及时向站务员反馈情况,并上交至站房妥善保管。当天下午,许先生来到火车站南广场,在核实完物品没有错漏后,车队工作人员将金条完璧归赵。 于金龙表示,乘客在乘车过程中遗失的物品时有发生,捡到并妥善保管、及时归还是作为每一位公交人分内的责任。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高度评价。
日前,“致敬城市追光者”2024蚌埠榜样人物揭晓,固镇县退役军人刘邦景被评为2024蚌埠榜样人物。 “你是城市里温暖的光,让特殊群体免费乘车,用爱心传递温暖;拾金不昧、立德于心,用行动照亮诚信;热心公益、以爱导航,把握善良的方向;路遇火灾、逆行而上,见义勇为不留名。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你用行动诠释了退伍军人的本色,书写了凡人善举的担当。愿我们一起继续传递爱心,让蚌埠这座文明之城充满温情与阳光!”这是组委会给予刘邦景的颁奖词。多年来,刘邦景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出租车司机、安徽好人、安徽十佳志愿者典型、安徽省十佳最美志愿者、蚌埠市道德模范、蚌埠市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刘邦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以无私奉献奏响了充满温暖与爱的动人旋律。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人加入他的行列。2010年,由刘邦景牵头,与另外3名退役军人,共同组建了蚌埠市交投“八一志愿者示范车队”。通过严格的申请、考核机制,高峰时,骨干队员与志愿者队员发展到300余人。在他的带领下,车队大街小巷常态开展志愿服务,用退役军人独有的气质形象和爱心善举提升城市温度。之后,车队的其他驾驶员,又有多人被评为安徽好人等,蚌埠出租车行业因为一位位“刘邦景”的加入而焕然一新。 “回首过去,我深感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我宝贵的力量源泉。”刘邦景的儿子,在他军人精神的熏陶下,于2019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军营,接受新的锤炼。如今,他家三代都曾在各自不同的军种中闪耀——父亲曾是导弹部队的兵,儿子曾为空军的一员,他也曾坚守在陆军的队伍里。这份三代从军的荣耀,让他一生中引以为豪。目前刘邦景在固镇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调下,进入了县行政执法局工作,成为一名“同岗同酬”的执法队员,为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继续贡献力量。 “我要继续秉承军人的信念、延续退役军人的本色,再立新功。”刘邦景在颁奖现场说。
1月17日,绵阳市民宋阿姨的一次善举,在绵阳特巡警的协助下,让一部丢失的手机回到了失主手中,成为冬日里的一抹亮色。 当日10时许,市民宋阿姨如往常一样行走在绵阳市涪城区临园路东段的街道上。当她路过一处路口的人行道时,捡到一部手机。在原地耐心等待了许久,既不见失主前来寻找,手机也没有响起失主的来电。由于自己还有事情要办,宋阿姨果断选择报警求助。 很快,绵阳特巡警的民警赶到现场。民警对宋阿姨拾金不昧的行为表达了感谢,并将捡到的手机暂时保管。随后,民警迅速展开行动,通过公安系统的多方查询,积极联系失主。经过一番努力,民警终于成功联系到了失主黎阿姨的丈夫卿大爷。 在与卿大爷沟通确认住址后,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卿大爷家中送还手机。与此同时,黎阿姨发现手机丢失后,心急如焚,急忙借用他人手机拨打自己丢失的电话号码。就在此时,民警刚好将手机送到卿大爷手中,卿大爷接到了老伴打来的电话,这一“无缝衔接”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临走时,卿大爷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连声表达感谢:“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这么上心,这么快就把手机送回来,我们还不知道要着急到什么时候呢!”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宋阿姨的善举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整个城市。她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更彰显了绵阳这座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展现了警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风貌。
1月7日,由金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等单位承办的“信义金华·德耀八婺”2024年四季度“金华好人”发布仪式在金华婺城区文化馆举行。 在热烈的掌声中,来自金华各县市区的“金华好人”代表身披绶带,依次接受表彰。此次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金华好人”名单中,金华全市共有23例24人上榜,分为助人为乐类、见义勇为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5个类别。 现场,一段段视频短片、一场场现场访谈、一个个文艺节目再现了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诠释了金华市民的崇高品德和可贵精神,带领大家走近好人、致敬好人,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婺城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各类好人选树活动,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形成和谐美好的社会风尚。该区先后入选“中国好人”5名、“浙江好人”37名、“金华好人”131名,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名、“省级道德模范”2名、“金华市道德模范”11名,数量和层级都走在金华市前列。 据悉,接下来,婺城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深挖细评“选”好人、多样宣传“树”好人、真情实意“敬”好人、引导群众“做”好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奋力推进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提速成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近日,市民乔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南京520路公交驾驶员张建洋手中,感谢其帮助找回遗失的5万元现金。 12月13日晚8时,乔先生携带装有5万元现金的背包,在迈皋桥站登上520路公交车前往六合,抵达终点站时,因匆忙下车不慎将背包遗忘在后排座位上。 当晚8时35分左右,当班驾驶员张建洋完成运营任务进行车厢清扫时,发现了这个无人认领的背包。由于包内未找到任何身份信息,张师傅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向车队报告情况,妥善保管财物等待警方处理。 几乎同时,乔先生也发现了财物丢失并报警求助。经警方协调,乔先生赶到车队核实情况。通过调阅车载监控录像确认后,在民警见证下,张建洋将失物“完璧归赵”。 面对失而复得的巨款,乔先生激动不已,事后还专门拨打12345热线表扬张师傅拾金不昧的精神。
12月24日,呼和浩特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呼和浩特市乐行出租汽车公司,看望慰问捡到9万元现金归还失主的出租车司机李宏侠,授予她“青城好人”的荣誉称号,为她送上鲜花、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5000元慰问金,对她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誉。 “当我发现乘客在后座上遗落了这么多现金后,立即帮忙收好,并第一时间给公司打电话,正准备把钱交回公司时,接到了失主打来的电话。”李宏侠说,开出租车6年来,经常会捡到乘客遗失在车上的物品,她每次都会联系乘客送回,或者交回公司,而这次是她第一次捡到这么多现金。 12月20日,李宏侠在恒大雅苑南门搭载了一名乘客前往万正小区北门,这名乘客下车后不久,她发现后座上有一个红色手提袋,里面装有大量现金。因无法联系到失主,李宏侠立即给公司打电话说明情况,正当她驱车前往公司,准备将现金交回公司寻找失主时,她接到了失主的电话。于是,两个人便相约在乐行出租汽车公司进行失物的移交。不到两个小时便找回了遗失的现金,失主安先生心情非常激动,他说,这些现金有急用,总共有9万元,是他准备给十多名工人发放的工资款。为表达对李宏侠的感谢,失主安先生专门制作了一面印有“拾金不昧风格高 服务周到品德好”的锦旗送给李宏侠。 捧着沉甸甸的荣誉,李宏侠心情很激动,她说:“这份荣誉将激励着我,继续为乘客做好服务,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还会这么做。” 据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涌现出张海兵、李子华、方福海、李宏侠等许多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呼和浩特市交通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市场办工作人员马志强说,这些驾驶员拾金不昧的事迹值得所有出租车司机学习,他们会定期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文明驾驶教育培训,在驾驶员中倡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以小善传递大爱,擦亮呼和浩特市“城市流动的名片”,传递社会正能量。
“你好,请问这里是如皋法院吗?我是权权的爷爷,我在家收到了权权的传票,权权常年不在家,既然原告起诉到了法院,希望法院帮我们核实下具体情况,如果是真的,我会替他还掉。做人要讲诚信,绝不能让别人白白吃亏。” 法官助理石燕当即联系原告核实借款事宜并告知被告家属主动与法院联系,征求原告意见是否同意调解。在得到原告肯定的答复后,再次拨打权权爷爷电话,向其详细阐述了解到的案涉借款经过以及相关证据,同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爷爷表示来法院本部太远了,又怕村邻看笑话。 随后法官助理本着为其提供便利服务的原则,双方约定在被告住所地辖区的搬经法庭调解处理该案。 近日,权权爷爷如约而至,表示儿子、儿媳正在外地打工,孙子常年不在家,不想因为一次失信行为影响孙子一生,愿意替孙子偿还该笔债务。随即拿出报纸包着的一叠现金,原告表示既然爷爷出面解决此事,愿意做出让步。最终爷爷一次性支付7000元,原告当场撤诉,本案顺利了结。 “钱还清了,我的心里也舒坦多了。人无信不立,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古话。我也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的孙子,做生意不怕亏本,钱没了可以再挣,诚信没有了,就啥都没有了,一定要做一个清清白白、讲诚信、对社会有贡献的好人呀!”权权爷爷高兴地说到。 权权爷爷替孙还钱的故事再次启示我们,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参与、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诠释诚信美德的深刻内涵和“大爱如皋”的无私情怀,汇聚成皋城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 村民 陈先长:我们从这条渡船过去(到河对岸集镇)大概只要花一至两分钟,那如果说没有这个渡船,南边要从福山大桥,北边要从太白大桥,就是骑车也要两三个小时。 刘庆今年50岁,2007年,在外务工的刘庆接到了舅舅打来的电话。开了40年渡船的舅舅希望他回乡做摆渡人。 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 摆渡人 刘庆:(舅舅说)两岸的村民出行没有渡船也不方便。思前想去,我从外地回来了,2007年开始接了舅舅的渡船,一直干到现在。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亲们,刘庆将原来的小渡船更新为能载客40人的钢壳船。十几年来,随着摆渡成本不断上涨,很多人劝刘庆提高渡船费,但他始终坚持一人一元,甚至还设立了45元一年的渡船年票,不限次数,随到随走。 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 村民 周基富:他(刘庆)还坚持没有涨价,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比较方便(实惠),过河时哪怕就一个人,他也载过去,他不算自己的成本,方便着群众,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良心人。 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 摆渡人 刘庆:我舅舅生前常跟我讲“渡人就是渡己,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来我这边坐船的,老年人居多,我就想着宁愿自己吃一点亏,少赚一点,也不能给老年人增加负担。 为了不耽误村民过河,刘庆一日三餐都在船上解决,忙起来,更是匆匆吃上两口就结束。在窄小的驾驶舱内,刘庆驾驶着挂浆机,每天都要来回摇上200多圈,从凌晨到夜晚,一站就是十五六个小时。一份善举,多年坚持。2023年,刘庆和舅舅吴本立荣获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 摆渡人 刘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既然老一辈人把渡口交到了我的手里,我就要负责到底。或许渡口在以后的某一天会被淘汰,但只要渡口在一天,我就会继续坚守在这里。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老街,有一家南方爱心理发店,干净明亮的店面,络绎不绝的顾客,一切看似平常。但是细心的你会发现,店内有一块特别的红色告示牌—— “90岁以上高龄及重残居民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60岁以上老人理发优惠,每次7元,烫发40元。”“本店附近,困难的低保户、环卫工人免费理发,行动不便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可免费上门理发。” 这样的“优惠政策”,店主郑祥生坚持了27年。郑祥生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不仅仅是因为爱老敬老,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1997年,郑祥生来到合肥在庐阳区双岗社区开了一家理发店,靠着多年的诚信经营和不断奋斗,在合肥买房安家。然而,2013年,郑祥生住进新家不久,就遭遇了一场意外。“灯的镇流器掉到床上,把家里烧得一无所有了。” 邻居们得知他家遭遇火灾后,纷纷捐衣捐物捐款,有送米的、送油的、送被子的……在邻居和街道社区的帮助下,郑祥生一家渡过了难关。 郑祥生回忆,当年理一次发的价格是1.5元,而一位常来理发的老人却掏出了20元。郑祥生知道,来店里理发的老人大多经济不宽裕,但他们依然愿意帮助自己,这让他非常感动。 郑祥生将这份感恩之情放在了心上,跟左邻右舍仿佛产生了一种不能分割的感情。“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将‘优惠政策’延续下去,因为他们在我最困难时伸出了援手。” 27年间,郑祥生总计为邻里免费理发6000多人次。他还坚持多年不涨价,日常老人“洗剪吹”仅需7元,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重残行走不便的居民,他还提供上门服务。此外,他经常去敬老院、医院等处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奉献回馈温暖他的社会,他也因此先后获得“合肥好人”“合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如今,郑祥生已经年过半百,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把南方爱心理发店一直开下去,继续用平凡的行动回报邻里,这样才对得起当年自己的一份承诺和邻里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