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8旬退休教师将老宅改成“童乐园”,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余年;湘西扶贫干部扎根驻点村,为整村脱贫差点牺牲在扶贫一线;益阳乡村教师老师发现学生迟到,及时上门家访救下祖孙三人;株洲乡村敬老院院长41年无悔守候,成为50个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5月8日,湖南省文明办发布2021年4月“湖南好人榜”,20位来自群众身边的好人光荣入选。 常德8旬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余年 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的胡升校,是原澧县八中的教师。 1997年退休后,他将老宅改造成一个“童乐园”。成立之初,“童乐园”就面向所有有心学习特长或学习上积极要求进步的留守孩子,并完全免费。在胡升校的辅导课里,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文化课程的辅导,还有二胡、钢琴等乐器的学习。虽然是免费的,但他对孩子严格要求,细心引导。疫情发生之前的这些年,每个周末他都坚持上课2天,上午文化课,下午乐器课,寒来暑往,从没间断。疫情后复课以来,每周末坚持上课1天。 湘西扶贫干部扎根驻点村 差点牺牲在扶贫一线 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的卢丽臣,是湘西州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呈田村驻村第一书记。 卢丽臣在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和呈田村工作了四年。他躬下身子问贫苦,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困难,还帮他们树立了阳光健康的心态,引导群众自信自强,重拾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2020年10月25日,因工作强度过大导致卢丽臣脑梗,差一点就牺牲在扶贫一线。11月15日,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又赶回了呈田村。几年来,卢丽臣争取资金近300万元,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呈田村75户275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经过州县验收整村脱贫。 益阳乡村教师发现学生未到校 及时上门查看救下祖孙三人 获评见义勇为类“湖南好人”的苏玉娟,是益阳市安化县平口镇完小的教师。 2021年3月16日早上8时,苏玉娟给班上孩子晨检,发现夏娜(化名)未到校。苏玉娟联系夏娜奶奶,电话未接听,发给夏娜爸爸的信息也没有回。她觉得不对劲,立即安排科任教师招呼班上孩子,急忙往夏娜家跑去。到达时,孩子的亲戚正拍打着门,屋里传出“救命”的声音,苏玉娟立即联系开锁师傅并拨打了120。锁开后,家里门窗紧闭,且烧了三盆炭火。当时家里三人均一氧化碳中毒,苏玉娟和孩子亲戚帮夏娜和妹妹穿好衣服,将她们带至邻居家。彼时救护车赶到,将三人送医,最终脱离危险。 株洲“光杆司令”院长 成为50个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获评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的廖太明,出生于株洲炎陵县龙溪乡土垒村,先后担任土垒村大队长、党支部书记28年。 他三岁丧母,四岁丧父,由同村村民抚养长大。作为回报,廖太明曾把邻村孤寡老人接到家里抚养18年。敬老院成立后,他当了“光杆司令”院长,一干就是24年,并一直悉心照顾敬老院的孤寡、智障残疾老人,他不仅是院长,更是敬老院50名老人的“儿子”,先后为31名老人养老送终。为了老人们有个舒适的环境,他争取资金,扩建住宿楼、添置配备、美化环境。每天为老人们准备早餐,在3.5亩荒地种上蔬菜、养鸡鸭,又开挖鱼塘1.5亩,承包荒山2亩,办水产和水果种植等项目,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2021年4月湖南好人榜入选名单 助人为乐类 胡升校 常德退休教师将老宅改造成“童乐园” 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余年 刘碧波 湖北爱心小伙在张家界坚守公益13年 募集和发放善款千万余元 王宗清 永州义工痴心公益10年 服务弱势群体3万人次 林新德 长沙“鱿鱼哥”边还债边助学 11年资助10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罗书文 郴州八旬老人坚持30多年义务清扫小区 许爱云 湘潭热心娭毑照顾腿脚不便邻居20年 严 露 衡阳19岁女大学生捐造血干细胞救患儿 见义勇为类 黄 平 郴州志愿者勇擒惯偷 为群众挽回损失近10万元 刘大国 6岁女童爬窗遇险 怀化“蜘蛛侠”冒险救护 谢 雄 娄底汽车焊工危急关头果断出手救落水老人 苏玉娟 学生未到 益阳女老师上门救下一家 杨 惊 株洲快递小哥救起落水女孩 面对路人拍照羞涩摆手“逃离” 敬业奉献类 彭 兴 衡阳“供销二代”坚守初心 以诚信回报家乡父老 阳知英 长沙保洁员拾金不昧 捡1.3万元悉数归还 诚实守信类 卢丽臣 湘西驻村书记扎根村落 差点牺牲在一线 张忠富 常德“当代愚公”带领村民修通19公里“天路” 孝老爱亲类 邓东升 岳阳半残孝子十年床前侍父 含泪举债救母 曾维鹏 邵阳孝子精心照顾瘫痪父亲40余载 张和才 张家界土家族乡贤22年抚育2个侄儿成人 廖太明 株洲“光杆司令”院长 成为50个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又有粗心小哥把贵重物品落在共享单车上了!4月25日早上9时许,环卫工人罗木元在天河区智慧城天慧路对共享单车进行规整停放时,发现一台共享单车上有个手提袋。“四周又没有其他人,这很可能是谁不小心遗落的。”罗木元心想。他马上打电话报告班长,待班长过来后,跟班长一起打开手提袋,发现里面有合同、宣传册、苹果iPad等物品。他们意识到,这些东西很贵重,失主一定很着急。于是,他们仔细查看手提袋,终于找到了失主的联系方式,通过拨打失主电话,他们约定地点,让失主来领回手提袋。 约半小时后,失主终于赶来,经环卫工人们询问并核对手提袋内物品和关键信息后,确定这位粗心小哥就是失主本人,手提袋方才完璧归赵。“真是太感谢了!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幸好有您帮忙保管,谢谢!”失主连连感谢。 据介绍,罗木元是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的环卫工人,而拾金不昧已在这支环卫队伍里蔚然成风。1月13日晚上,环卫工人廖永彬在进行晚班保洁作业时,在共享单车行李篮内拾得1台笔记本电脑,等待失主回来认领归还;3月24日,环卫工人黄永妹上班途中经过车陂北路时,在人行道上捡到1部苹果手机并交派出所处理;4月11日,环卫工人蒋雪娥进行保洁作业时捡到一个钱包,内有身份证、港澳通行证两张及多张银行卡,因无法联系失主,她主动交给珠吉派出所民警进行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环卫所已拾金不昧15次,这里的“城市美容师”们在平凡岗位上持续传递着助人为乐的文明城市正能量。
近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的校园里多了一处独特而又温暖的风景线,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失物招领活动开始了。 据了解,开学两个多月以来,学校门卫室堆满了同学们丢失的物品,久久无人问津。为了让失物找到自己的小主人,学校大队部的红领巾志愿者在校园摆起了“摊位”,他们将认领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整齐地摆在活动现场,等待小主人的到来。 此次活动不仅帮助了同学们解决失物难寻的问题,更是对拾金不昧品格的彰显,对诚信品格的一次考验,促进了学校良好风貌的进一步提升。 在龙泉驿区向阳桥中学阳光食堂门前,有一个白色的方形玻璃柜,柜子旁还挂着一个小本本。时而有学生拿着物品来到柜子前,打开柜门把东西放入后,在旁边的小本本上写着什么,然后关上柜门高兴地离开;也有人空着手跑到柜子前来瞅上一眼,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个东西,也在本子上面写下什么后离开。 这个柜子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为啥都到这儿来呢?它就是向阳桥中学第一个诚信失物招领柜。诚信柜分为四层,每层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对应编号,放在旁边的小本本就是信息记录册,同学们捡到或认领失物时,就会通过编号进行登记。 据了解,为了帮助一些粗心的同学尽快找到遗失的物品,也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学校设立了这样一个诚信失物招领柜,在捡到遗失的物品后,同学们主动放到柜子里相应的区域,然后登记上失物的信息和自己的名字,前来寻找失物的同学也能够通过本子上记录的信息找到自己的“恩人”,这样能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友情。 同时,诚信柜也是由学生们自主管理和运行,并没有老师监管,运用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冒领、错领等情况,这也是向中学子诚信的精神和自主能力的体现。
郭旗,辽宁省盖州市庄林村村民,诚实守信、敢于担当,2011年与丈夫辞职返乡养殖多宝鱼,承担家里2000万巨债,攻坚克难,成为当地水产行业佼佼者,不仅还清了债务,也收获了事业的成功。荣获2020“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郭旗,辽宁省盖州市西海街道庄林村村民,2006年考上了四川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大连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2011年初,毕业不久的郭旗跟同村的男友郝赫结了婚,小两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满心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可是2011年7月,郭旗的公公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还拿出了一沓欠款单,上面的欠款数额让她惊呆了,零零总总算起来,共计2000万元。 原来,郭旗的公公在辽宁省绥中县经营一家海参育苗厂,因为技术不过关,培育出的海参苗成活率低,经营了五六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眼看着公公岁数越来越大,经营也力不从心,郭旗主动答应:替父还债。2000万元,对于大学刚毕业的郭旗和丈夫来说,真是天文数字,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做人不能不讲诚信,做事得先对得起自己的良知。郭旗坚信: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困难再大,大不过人心。 为了讲诚信、还欠款,郭旗不顾家人劝阻,与丈夫辞掉工作,来到公公的养殖场,将公公厂里的3000斤海参苗全部卖掉了,改养当时利润更高的多宝鱼。为了养好鱼,郭旗两口子住进了养殖场里的宿舍,曾经的女设计师换上了笨重的工作服,从头开始学,什么活都干,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累得床上都是沙子也可以睡得很香甜,为的就是替父还债,守住诚信的初心。 但这条道路充满了艰辛。承载着郭旗盼头的7万尾多宝鱼苗,在一年之后终于长到了一斤多,但就在快上市的时候,鱼却得了肠胃炎,一个月就死了两万斤。看着一麻袋一麻袋的死鱼被拉出去,郭旗心痛万分,想想背着的2000万元巨债,压力像潮水一样淹没了她。每当自己就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郭旗总会跟自己说:不管有多困难,欠人的钱必须要还! 于是,郭旗咬牙坚持着,她到处去向别人请教怎么养好鱼,为了让对方多教自己一些养殖知识,她还借款20万元建仓库和宿舍给对方使用,终于,将养殖成活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四五十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为了管理好养殖场,她自学会计知识,每天记账算账,做好总结,在鱼价连年下跌,同行都坚持不住纷纷转行的时候,背着巨债的郭旗,用五个多月的时间,实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一下还掉了一半的债务,第二年,将两千万元的巨债彻底还清。 如今,郭旗已经成了当地水产行业的佼佼者,带动养殖户十几户,带动就业一百多人,回忆这段创业路,她反而很感谢当初的那笔巨债,如果不是那些债务,如果没有对替父还债这一诚信的坚守,她也一定不会挺过那么多艰辛。
“谁的包丢在这里了?”4月19日上午,漯河市舞阳县公安局侯集派出所辅警郭俊环在户籍室办理完业务时,发现大厅的座椅上有一个墨绿色女式皮包。 为了尽快地归还失主,郭俊环叫来同事,一起打开这个包,看里面是否有证件等能够确定失主身份的物品。打开包后,见里面只有现金、化妆品等,经过清点,现金共有2150元,却没有任何能确认失主身份的证件。 2150元,对于农村的群众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一定要想办法还给失主。于是,郭俊环逐一联系上午在户籍室办理业务的16余名群众,但是,均表示没有遗失物品。 郭俊环再次对上午的办事群众信息进行梳理,结合包内的化妆品等物品,缩小了查找范围。当电话再次联系到李某纳女士时,她本人还说:“没丢什么东西。”突然,话筒中传来她母亲的惊呼声:“你的包呢?包丢了。” 李女士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包真的不见了。通过她对包内现金金额、化妆品品牌等描述和遗失在派出所户籍室包内物品吻合。失主终于找到了。 “感谢公安同志,包里的东西一样也不少……”半个小时后,李女士来到了侯集派出所户籍室领回了自己的皮包,对郭俊环拾金不昧的行为连声道谢。
“谢谢何大姐!谢谢刘书记!这是给孙子看病的救命钱啊!”倪红梅领到失而复得手提包后感激不已。 “不用谢!乡里乡亲的,这是我应该做的。”捡到包的好人何金桂说。 4月17日,在京山市雁门口镇江桥村委会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当天上午9时许,江桥村村民何金桂去京山市看望住院的儿子,当他行至江桥村四组时发现路边有一个手提包,打开包一看,包里装有大量现金和多张银行卡,因着急去医院不能在路边久等,何金桂立即电话联系村委会帮忙寻找失主。 村支部书记刘友德收到消息后,立刻通过村民微信群、QQ群转发招领启事。 原来,当日上午,村民倪红梅的孙子突感不适,在骑电动车着急赶去天门石河医院看病的路上,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不知何时滑落,倪红梅到医院缴费时才发现手提包不知所踪。包里不仅有17500元现金,还有各种银行卡、就诊卡等重要证件。 当天下午5时,倪红梅看到了村委会发布的招领启事后前来认领。 江桥村两委、何金桂与失主核对包内现金、银行卡等信息后,确认倪红梅正是失主,财物物归原主。 拿到失而复得手提包,倪红梅连声感谢并拿出2000元钱要表示感谢,何金桂婉拒了倪红梅的现金感谢。 给拾金不昧的何金桂点赞!
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更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近日,德州市中医院东院区保安徐庆春在医院大厅捡到一个钱包,查看到钱包里有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等十余张,现金1000余元,通过收费处的同事查看失主信息并非我院住院患者信息。徐师傅便把这个钱包交给保卫科科长刘建并向他说明情况。细心的徐师傅在院区内四处寻找:“人家丢了东西肯定当时没有发现,发现了肯定会回来,这么重要的东西丢了得多着急啊,我附近转转,碰见了也好跟人家说一声钱包暂存在保卫科,不至于四处寻找了”朴实的他笑呵呵的说道。一个小时以后,徐师傅听见有人在四处打听寻找丢失的钱包,他主动上前核实情况并告知钱包暂存在保卫科,第一时间联系保卫科刘科长,将钱包当面交还给失主,失主十分感激,连声表示感谢并为徐师傅及刘科长拾金不昧的举动点赞! 低头俯身,拾金不昧暖人心;抬手送还,弘扬正气传美德。“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只不过是凭良心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情。”徐师傅简单朴实的话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同时也温暖了我们的内心。
4月15日,一名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将装有平板电脑、手机、钱包等重要物品的书包遗落在车上,幸遇驾驶员拾金不昧,丢失物品已经找回。 4月15日10时许,123路1156号车驾驶员何欢驾驶车辆由东向西行驶至五泉山公园站点时,发现在车厢的前排座位上有一个黑色的书包,心想可能是乘客遗失的,便将书包收起并妥善保管。当车辆到达西关十字枢纽站后,立即将书包送至调度室。经检查,发现包内装有平板电脑、手机、钱包、护照等贵重物品。正当工作人员整理登记时,失物中的手机响了起来,当失主李先生得知自己丢失的书包已被妥善保管,便立即来到123路调度室认领。经车队工作人员核对信息无误后,将书包还给了李先生。
4月14日,一则《@远安人,全城搜寻这个人》的新闻在远安县引发广泛关注,众多市民纷纷转发、讨论,只为了找到她——一位拾金不昧的“绿衣女士”。 4月12日早上,远安县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学生小涵(化名)在上学路上,不慎将随身的小包遗失,包中装有当天准备缴纳的820元研学费和一把钥匙。之后,多名学校教师、门卫及家长在学校周边“苦寻”一上午未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中午,一位戴着口罩、身着绿色外套、手提红色布袋的女士匆匆来到县外国语学校门卫室,将一个粉色皮质小包交予门卫。经过核实,这正是小涵所丢失的小包。 “老师们都说我是遇到好人了,能找回来不容易。”小涵在得知自己的小包“失而复得”之后心中满是惊喜,立马赶到门卫室想当面感谢这位陌生的好心阿姨时,却发现阿姨已经离开。 “她留下小包后就走了,喊都喊不回来,这样‘做好事不留名’让我都觉得很感动。”学校门卫回忆,在确认了这个小包是学校学生丢失的之后,她放下小包就离开了,没有留下姓名、电话和其他任何信息。 4月14日下午,不少热心市民向县外国语学校反映,“绿衣女士”的外套与县直机关幼儿园的工作服非常相似,可能是县直机关幼儿园的教师或职工。经过多方联系、寻找,最终“绿衣女士”确认为县直机关幼儿园后勤职工蒋许容。 现年35岁的蒋许容是湖南永州人,2009年嫁到远安县旧县镇旧县村。婚后丈夫翟骏常年在外务工,自己则留在远安照顾一双儿女。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在远安打过零工、开过餐馆、当过服务员。 幼儿园副园长喻玲介绍,蒋许容每天要按时按点给园里的小孩子准备一日三餐和各种点心,还要做好食堂、后厨的各种清洁工作,有时还要承担其他的后勤工作。“她现在一个月工资仅有1800元,家庭负担比较重。” 提到自己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的事情,蒋许容显得非常淡然。“如果是别人捡到了这个小包,也肯定会和我做一样的事的。”蒋许容说,如果当时没有在学校找到失主,自己还会继续找下去。 小涵在给蒋许容的感谢信中写道,“您这拾金不昧的精神也再次印证了世界上的好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都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您就是这样的人吧。”
乘客乘车时忘戴口罩或途中急需口罩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日,郑州公交22路班组决定在所有车厢内设“诚信口罩”箱。乘客不需支付费用,再次乘坐或遇见22路公交时还回一个新口罩即可。目前22台22路公交共投放约2000个口罩,这些口罩都是公交司机捐赠的。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口罩有出无进时,司机说经常有市民还回整包或整箱口罩。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普通市民若乘坐公交出行,佩戴口罩仍是“标配”,但有些个别市民到达公交站时却发现忘戴口罩,或出现口罩突然破损等情况而无法上车,导致出行不便的情形。基于此,郑州市在公交站车厢内设立“诚信口罩”箱,既方便了市民,又传播了社会文明,还奉献了爱心。 公交车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在车厢内设“诚信口罩”箱,就是在公共场所,为“马大哈”们准备了备用口罩,不影响与打乱他们的日常出行计划,守护公共健康安全。可是,令人感动不到的是,有心怀感恩的乘客陆续携带着整包或整箱数量不等的口罩专程赶来回赠,而多余出来的口罩,又能代表爱心传递下去,送给有需要的乘客,“诚信口罩”箱成为爱心“接力棒”。 实际上,“诚信口罩”箱已在全国多地推行开来。浙江杭州、温州、山东青岛等地相继推出“诚信口罩”箱后,与河南郑州市在公交站车厢内一样,即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减反而增多,心怀感激的乘客投桃报李,上演了“口罩赠一还六百”、 “口罩赠一还一箱”等佳话,“诚信口罩”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 一人行善,众人受益,受益者接力,带动更多的人,善的矩阵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诚信口罩”箱虽然不大,意义非同寻常,不仅能推动“诚信循环”接力,更能实现爱的“接力棒”继续前行,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