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营商环境建设有关要求,聚焦办事渠道多元化、行政权力清单化、纾难解困精准化、政务形象亲民化,做好“加减乘除”法,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一、聚焦办事渠道多元化,做好便民利企的加法。一是审批职能“集中办”。将涉及30个部门618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改造升级,科学划分办公区域,实现了215项事项“一窗办”、618项事项“跑一次”。二是惠企政策“云上办”。在“赣服通”高安分厅上线运行集惠企政策发布与申报兑现于一体的“云上办”平台,首批89项惠企政策实现“线上兑”,使扶持政策申报流程、办理进度、兑付结果更加透明、快捷、高效,推动了财政奖补资金兑现进入快速通道。三是服务事项“就近办”。高标准完成24个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向乡镇延伸,经过业务梳理,将99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成事。
二、聚焦行政权力清单化,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一是提升审批手续“精简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调整行政权力事项,取消123项,调整72项,补录28项,暂停实施3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总量达55.33%。比如,通过采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统一出证”的审批模式,商事登记所需材料由过去60份精简至35份。二是提升办事流程“透明度”。在行政审批工作中开展“六公开”活动,对前移至窗口直接受理或办理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一律实行六公开,即公开办理事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法律依据,实现办事“全透明”。三是提升政务服务“信用度”。进一步梳理各职能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对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经办人员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姓名和手机号码,统一在各职能部门门口挂牌公布,以加强外部监管推进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三、聚焦纾难解困精准化,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一是开展“点对点”专员服务。从市直单位选派479名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作为459家规上企业和2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营商服务专员,点对点提供政策宣传、项目服务、问题协调、监管保护等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诉求。二是拓展“屏对屏”专网渠道。分行业和产业建立工业、汽运产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新型农业5个微信群,让企业家直接与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保持24小时零距离交流,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坚持做到第一时间响应、协调、督促、反馈。三是建立“面对面”专访制度。每季度举办一次企业家“季季谈”活动,邀请部分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参加,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交流座谈,集中听取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对反映的意见和诉求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专人专办、挂图作战、限时办结及回访反馈。
四、聚焦政务形象亲民化,做好庸政懒政的除法。一是强化监督。在全市聘任30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对各地各部门政策落实、行政审批、执法检查、涉企收费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员发现问题线索可直接转交纪检监察部门。二是强化问效。将每月9日设为“亲商安商日”,驻点帮扶“营商专员”座谈,围绕各地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等方面,统一收集汇总企业群众反馈意见问题。三是强化测评。推行职能部门“红黄榜”评价制度,每季度邀请100名市场主体对机关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红黄牌”评价,排名前列的进行通报表扬,排名后三名的作出整改承诺,并在电视台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