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即日起至2024年11月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按照“治、打、断、建”工作思路开展,主要包括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机动车排放维护维修机构和重型柴油货车开展全面排查整治;集中精力重点打击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签发虚假维修合格证等弄虚作假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坚决切断作弊装置生产、销售、使用的利益链和虚假维修、作弊检验的利益链;建立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机动车检验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等内容。 当前移动源超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日益凸显,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作为移动源污染管控的关键环节,其弄虚作假行为不仅影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严重侵害群众环境权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印发了《重庆市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同时,还将加强与市高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深化行刑衔接、实施联合惩戒,充分发挥部门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优势,全链条打击机动车检验检测、维修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日,在“质量月”活动期间,江西省瑞金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市场上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改装、加装等违法违规行为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升电动自行车行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此次行动紧盯质量问题易发多发区等薄弱环节,重点检查电动自行车是否为无证产品、是否加施3C标志、认证证书是否有效等,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严厉打击和查处拼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紧盯电动自行车经销商、改装店及不合格的充电器、电池等电动车配件,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突出非法“改、拼、加”重大隐患为问题导向,持续深入专项整治,以乡镇为责任区划,统筹下沉执法力量,采取机关与各分局挂点联系工作机制,条块结合驱动推进,组织专项监督抽查,两线实时报送隐患,联合开展专案打击,及时处置闭环监管,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力度。 专项整治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电动车经营单位50余家次,抽查电动自行车2批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对涉嫌违法行为立案6起,有效化解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质量安全隐患。
为规范淮南市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秩序,保障从业人员严格培训、规范取证、安全上岗,日前,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专项治理。 此次专项治理总目标是全链条查处打击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制假、售假、买假、用假、虚假营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捣毁制售假证窝点,惩治假冒政府网站平台团伙,查处持假人员和用假企业,淘汰培训考试弄虚作假机构,曝光典型违法违规案例,进一步规范淮南市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秩序,保障从业人员严格培训、规范取证、安全上岗。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共联合市委网信办等八部门协同发力,按照属地分级原则,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执法、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同时,加强网络空间监测治理,及时清理下架虚假营销信息并将有关线索移交司法部门。 自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共开展执法检查企业236家,限期整改企业115家,完成问题整改316项。清理网络涉安全生产资格证书违法违规信息1条,立案查处无证人员案件2起,行政处罚2.5万元。
近期,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销售、使用“作弊秤”导致缺斤少两的违法行为。 针对电子计价秤违法商户极易通过断电、清零等手段逃避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对市场主办方、摊位经营者进行计量合法合规提示,加强市场巡查,并利用执法记录仪对商户涉嫌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取证。 截至8月上旬,梧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已检查各类经营主体821家、计量器具1308台,查处销售、使用领域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19起,没收作弊电子计价秤22台。
8月12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人社局获悉,今年截至目前,该市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信用“红名单”榜样示范作用,新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16家;切实加强追缴、惩戒力度,共为4606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3家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失信企业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多部门多举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人社部门深入开展人社工作全领域、劳动用工全链条监察执法行动,推动全市在建项目全面落实‘双驻双查’制度。”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副局长张鹏飞介绍,呼和浩特市将从“化解群众难题、推动源头治理、打击恶意欠薪和营造良好氛围”4个方面聚焦聚力,依法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 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坚持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推进住建领域实名制管理“全覆盖”。督促在建项目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及从事施工作业或提供辅助劳务的人员,都纳入实名制管理范围。二是持续开展“双驻双查”工作。发挥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现场+线上”排查力度,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按月向施工单位拨付人工费,督促施工单位足额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开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从源头防范欠薪隐患。三是强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健全招投标阶段事前防控机制,源头预防违法发包、转包、分包及挂靠行为;加强项目实施事中监管,重点突出项目分包、“关键岗位人员”在岗履职和工程款拨付等内容;全力配合人社部门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对涉事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对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截至7月底,共接收人社部门移交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线索6起,立案6起,涉及欠薪人员940人,共追回拖欠工资1863万元。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联合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在全市集中开展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公安智慧警务建设成效,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源和手段,依法坚决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及时查清冻结嫌疑人资产资金,帮助农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资,全力保护好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张书欣说。
为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资格违规“挂证”行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通知,决定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 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规定,具有建筑资质的机构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然而在工程建设领域,包括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在内的多种执业资格注册人员存在着“挂证”现象。人证分离使证书成了空壳招牌、获利筹码,甚至诱导许多非从业者为了“挂证”而考证,形成“干活的没有证,有证的不干活”“先造假,再造房”等怪象,这不仅给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埋下严重隐患,而且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挂证”乱象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大顽疾。近年来,有关方面不断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推出一系列举措予以打击。此次部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就是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如对违规“挂证”人员依法依规撤销其注册许可,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对违规使用“挂证”人员的单位予以公开,并纳入资质动态核查;对违规的中介服务机构依法严肃查处等。可以说,只有本着“零容忍”的严打高压态势,形成“个人违法行业禁入,企业违法危及生存”的震慑效应,才能彻底斩断“挂证”背后的利益链条,从而有效遏制“挂证”乱象。 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对个人职业技能的有力证明。唯有实现人证合一,通过证书来证明人的能力,通过人来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方能让证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期待有关方面采取积极行动,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及时进行自查自纠,形成预防、查处和监管的长效机制,让包括工程建设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都能做到人随证走、人证合一。
为督促网络直播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网络主播行为管理,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 本次专项行动围绕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重点整治五类突出问题。一是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编造虚假“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利用未成年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形象吸粉引流。摆拍编造虚假社会热点,浪费公共资源。二是“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打着“情感咨询”“婚恋军师”等名义歪曲婚姻观念。三是传播“软色情”信息。直播过程中衣着暴露,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言语挑逗,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严重破坏直播生态。通过在直播中展示二维码、在评论区发布联系方式或网址链接等形式违规引流,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四是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权益。直播互动中污言秽语,拉踩引战、互相挑衅、攻击谩骂,刻意营造冲突对抗氛围,刺激打赏。追逐、拦截、骚扰他人直播搭讪,扰乱公共秩序。使用侮辱性、暴力性、低俗无底线的惩罚方式博眼球、赚流量,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诱导高额打赏。五是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炮制虚假粉丝量、浏览量、点赞量和交易量等数据,制造抢单爆款假象。过度渲染商品“功效”,夸大食品、保健用品功能,误导坑害消费者。打着“特供”等旗号销售仿冒假冒商品。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各地网信部门要充分认识专项行动重要意义,周密组织部署,全面排查整治,扎实推进落实。通过开展专项行动,督促指导属地网站平台,一是加强网络主播规范管理。强化专业资质认证管理,在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领域,要加强对主播资质核验,并在显著位置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并对无认证资质、假冒专业人士身份开展直播的账号依法依规依约从严处置。二是强化用户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依约引导规范网络直播用户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加强评论环节管理,从严处置直播互动环节污言秽语、攻击谩骂等不良行为。引导用户合理消费,避免非理性打赏。三是优化推荐机制。加强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等环节管理,优化流量分配机制。加大优质主播、优质内容流量扶持力度,提升主流价值引领,坚决制止“流量向恶”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连日来,山东省烟台市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第三方生态环境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 该局聚焦第三方生态环境领域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严格监管与投诉举报相结合,着力赋能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执法人员通过看现场、查资料,重点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原始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及溯源方式等开展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出具不实和虚假报告的情况。截至目前,共检查检验检测机构5家,发现问题7个,其中1家涉嫌出具虚假报告。 针对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要求各机构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开展检验检测,做好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公正力和公信力。对于出具虚假报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立案调查,并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处以3万元罚款。 接下来,该局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有效打击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压实压紧机构主体责任,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连日来,甘肃省天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执业药师“挂证”、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快”字当先构建防范风险“监管网” 为压实执业药师主体责任,天水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零售药店质量负责人专题约谈会议,要求各药店不买卖、租借执业药师注册证,不擅自变更执业药师执业单位,承诺执业药师在职在岗正确履职,全面提升零售药店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该局组织各县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开展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学习《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执业药师职业素养。该局还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及时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细”字为要筑牢规范行业“防火墙” 为遏制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不到岗或在岗不履职、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品等行为,该局指导部分县区在零售药店安装零售药店药师在岗监管系统,建立执业药师打卡群。监管人员利用手机、电脑终端对本辖区零售药店药师在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通报,执业药师挂虚职等行为得到有效打击。据统计,天水市经营处方药的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配备率、在岗率均达95%以上。 在日常工作中,该局严格对照GSP要求,核查零售药店进货渠道、票据管理、分类陈列、储运条件和质量管理记录,通过查验人员花名册、出勤记录、社保缴费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处方审核签名笔迹,对比执业药师注册证注册地址与实际执业地址等多种形式,查证执业药师到岗履职情况。 “严”字当头拉紧落实整改“警戒线” 在全面摸底在岗执业药师的基础上,该局结合药品零售企业提供的执业药师资料,建立和完善执业药师个人档案,有效完善监督管理台账。根据零售药店分布区域和日常监管动态,执法人员组织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检查等形式对辖区内所有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个人社保缴纳数据进行严格审查。 同时,该局还与各零售药店签订承诺书,督促执业药师自觉遵守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业务培训等形式,畅通联合办案协作机制,为打击药品违法犯罪工作增力加压。 目前,天水市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专项整治仍在持续进行中。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上海市快递行业计量称重专项行动共查出15家快递站点存在“使用未经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目前均已完成整改。 今年4月起,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快递行业计量称重专项行动。行动中,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会同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对“三通一达”、顺丰、德邦物流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了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计量违法、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同时规范快递企业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等经营行为。 截至目前,该局共检查6家中转场和20家服务网点,未发现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违法行为,但有15家站点使用未经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已全部立案调查,15家站点均已实施整改,所涉计量器具全部完成强制检定申请。 据介绍,因快递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与其他领域有较大差别,存在技术含量较高、设备情况复杂、应用场景多样等情况,监管中对企业是否应获得型式批准及开展强制检定、校准等技术判断要求较高。为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会同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赴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5家快递企业开展专项调研,着力突破相关技术难点,为快递企业落实整改提供规范指引。 与此同时,为深入了解快递行业法制计量管理情况,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专程赴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调研,通过行业中介组织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在实际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汇聚各方合力探讨研究如何在快递行业规范计量管理、开展“诚信计量”建设的后续举措。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及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于5月底召开了推进快递物流行业诚信计量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通报了本次专项行动情况,并结合计量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法制计量宣贯,并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电子计价秤领域专家结合技术规范,针对快递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疑难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参会企业表示,通过宣贯帮扶,对日常经营中进一步提升法制计量重视度有了更深认识,并对今后调整运营模式、管理方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快递行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快递行业经营秩序,推动快递行业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