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我市2023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上半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抓经济、促发展、提效能,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生产供给持续回升,消费需求加快恢复,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好于预期、高于同期,4项高于全国、3项高于全省。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7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别比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提高2.5个和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32.7亿元,增长4.6%。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主要农产品保持增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种植业增势较好,畜牧业总体稳定。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月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33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实现增长。 服务业运行持续向好,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显著恢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强势复苏,交通运输业保持增长,房地产业大幅增长,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 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升级类商品销售加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3亿元,同比增长10.5%,比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主要大宗商品销售较快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升级类商品零售高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比上月提高1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从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从项目建设看,项目个数增势良好;从动能转换看,高质量发展投资增势强劲。 货物出口高速增长,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全市进出口总额34.8亿元,同比增长22.7%,高于全省2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3.3亿元,进口总额11.6亿元,贸易顺差11.7亿元。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4.9%。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9.8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81.1亿元,增长0.7%。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9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4元,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11元,增长7.0%,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41,比同期缩小0.04。 货物出口高速增长,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全市进出口总额34.8亿元,同比增长22.7%,高于全省2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3.3亿元,进口总额11.6亿元,贸易顺差11.7亿元。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4.9%。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79.8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81.1亿元,增长0.7%。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9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4元,增长4.1%,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11元,增长7.0%,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41,比同期缩小0.04。
放歌迎盛世,振兴新朝阳。7月25日晚,在朝阳市区大凌河今朝辉煌广场,万众期待的朝阳市第二十一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开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单义,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卫东,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朝震,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健等市领导出席开幕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奎伟出席。市委常委、副市长琚慧敏主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显通致辞并宣布开幕。 本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文联、朝阳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承办,市区主会场设在今朝辉煌广场,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当晚,开场歌舞《今夜凌河起舞》拉开了主会场“凌河激浪向朝阳”开幕式的演出序幕。随后上演的情景快板《振兴突破做先锋》、京歌《同圆中国梦》、杂技《丹凤朝阳》、情景歌舞《中国地》主题歌“永恒”、音舞快板《辽宁故事六地赞》、小品《朝阳在哪儿》、步摇舞《三燕华彩》、原创旅游歌曲联唱“美丽朝阳等你来”、器乐合奏《盛世国乐》、女声独唱《花开中国》、舞联动“节日的律动”、大合唱《我们的新时代》等节目,以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精彩的演奏、丰富的表达、宏大的场景,生动展示了开幕式《踔厉奋发 奋进朝阳》《多彩绽放 魅力朝阳》《勇毅前行 幸福朝阳》三个精彩篇章,也全景描绘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新图景。
日前,我市首个标准化零工驿站——建平县零工驿站揭牌并投入使用。此举标志着我市正式启动零工市场建设工作。 炎炎夏日,走进驿站,即刻感受到习习凉风。一侧的电子屏上正滚动显示着供求信息,干净整洁的室内,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休息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 装卸工林忠说:“原来在外面风吹日晒,现在零工们有‘家’了,不仅身体上不受苦了,心里也更有底儿了。”说话间,就来了工作,他高高兴兴干活去了。 据了解,长期以来,零散务工人员自发聚集在建平城区多个路口,形成马路劳务市场,不但每天经受风吹日晒,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便。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在较短的时间里,建平县高标准完成了该零工驿站建设。 建平县零工驿站位于建平县东环岛,运营面积55平方米,站内设有用工信息发布区、零工休息区、政策咨询区、培训咨询区和招聘求职区。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的服务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进城零散务工人员和各类零散用工企业之间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提供求职登记、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创业指导、劳保维权、法律政策咨询等“一条龙”“一站式”便捷服务,还为务工人员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各种爱心服务,全力促进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 打零工是大龄和困难人员通过就业增收的重要手段。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崔庭表示,这个零工驿站揭牌后,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将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打通就业“微循环”,将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就业服务,确保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
朝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大数据局)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以“云”计算、“链”建设、“端”创新为抓手,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插上数智化翅膀。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在线化。市、县、乡、村、居政务外网实现全面覆盖,77个市直部门已应用协同办公系统,注册总人数达4722人,覆盖率达100%,初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公文流转。业务协同政务云平台为9个委办局21个系统提供IAAS服务,XC云平台为6个委办局17个系统提供IAAS服务。 全面完善大数据体系。市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已与市县两级25个系统实现了对接,归集、发布市政务信息资源2338项。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归集数据2.9亿余条,并通过该平台向市医保局、市公积金中心等24个单位提供数据需求,申请国家、省、市级政务信息资源743项,数据共享满足率达100%。 全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目前已上线14个软件系统,包括视频融合平台、数据智能管理平台、业务支撑体系、运维管理体系。推进大脑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及融合通信工作,全市应急协同指挥、城市治理、在线服务、大数据运营等一体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推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平台报送信用信息平台“双公示”数据50366条,其中行政处罚732条,行政许可49634条,为政府机关人事调动,公务员、事业编制招考等提供信用信息查询2719人次,更新维护“信用朝阳”网站各类信息257条,建立信用修复和申诉处理机制,为建立健全我市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政府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据应用服务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无限想象,为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数字动力”,同时也对大数据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秉持数字发展理念,强化数字发展动能,为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助力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数智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充分展示新时代朝阳市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聚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朝阳的良好风貌,7月16日晚,“朝阳银行杯”市直机关“振兴新突破 建功新朝阳”合唱大赛开赛,来自56家市直部门单位的36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单义,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卫东,市政协主席刘朝震,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健等市领导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同观看。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汪立坤致辞。 当晚,大凌河今朝辉煌广场灯火璀璨、歌声澎湃、气氛热烈。合唱比赛在《光荣与梦想》《再唱山歌给党听》歌曲联唱中拉开序幕,由市委宣传部等组成的代表队用优美的歌声、激昂的旋律,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颂扬党的丰功伟绩,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随后,朝阳市第二医院代表队,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代表队,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代表队,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供销社、国调队代表队,朝阳银行代表队等9支队伍依次登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呼唤英雄》《歌唱祖国》《领航》《故乡的云》《不忘初心》《在太行山上》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出了新时代朝阳儿女不懈奋斗的姿态,唱出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时代主旋律,展示了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勇担当、善作为,走在前、作表率的精神风貌。一曲曲震撼人心的歌曲演唱,一次又一次将比赛推向高潮,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合唱比赛以“振兴新突破 建功新朝阳”为主题,分为四场进行,旨在礼赞党的光辉历史,传颂党的丰功伟绩,唱响时代主旋律,激励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全市大局,争当振兴先锋、争做突破表率,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朝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我市同时举行长江路立交桥、机场南路、迎宾路通车暨新能源公交车正式投运仪式。这是我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更是向建党102周年献上的一份民生大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聚焦民生所需,着眼城市更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狠抓民生工程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下一步,全市将继续把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倾力打造精品民生工程,让朝阳城市功能更完善、生活环境更宜居、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以实际成效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6月18日,第五届中国凌源百合节在凌源市百合博览园拉开帷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单义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卫东致辞。市政协主席刘朝震出席。国家乡村振兴局督查专员王光才,新华社总经理室总经理田舒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等出席开幕式。中国乡村发展协会第五届会长袁文先宣布开幕。 本届百合节由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人民政府、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主题为“百合绽放美好生活”,其间举办产业论坛、花农大赛和花海展示等多场活动,展期持续至7月18日。 在开幕式现场,单义、谢卫东等市领导与参会嘉宾一起来到百合节特色展馆,看展品、听介绍,详细了解展园建设、布展理念、花卉品种研发、市场销售等情况,并与参展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交流,鼓励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出更多产销两旺的花卉产品,持续擦亮凌源花卉品牌、全力提升“北方花都”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叮嘱凌源市要立足现有花卉产业发展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全面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花卉特色产业,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切实把花卉产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谢卫东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莅临开幕式的领导、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当前,朝阳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全力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朝阳篇章。凌源市要全力以赴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关注朝阳、支持朝阳,宣传朝阳、推介朝阳,助力朝阳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总裁申江婴、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杜鑫、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武田富、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秘书长郑传焮、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张引潮分别致辞。 开幕式上,还先后举行了凌源特色产业品牌入驻溯源中国签约仪式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凌源站启动仪式、山海中国元宇宙直播基地揭牌仪式、高校科研院所入驻凌源百合研发中心仪式、中国郁金香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市领导汪立坤、李显通、牛殿祥,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级干部宋臻参加。
6月15日上午,以“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朝阳市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以下简称防非宣传)月活动”在市人民公园启动。来自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28家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设置了答题区、案件区、展板区和线索举报区,并为过往的市民提供了咨询服务、发放了宣传单。“父老乡亲挣点血汗钱不容易,一旦被骗后果不堪设想……”朝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苑阳阳道出了开展防非宣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6月是全国第11个防非宣传月,6月15日是“集中宣传日”。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落实国务院《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进一步普及防非知识,提高市民防非意识,守住钱袋子,不断打压养老、非法理财、涉农、解债等重点领域非法集资活动空间。 当日,在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7个县(市)区异地同步展开宣传活动;全市1577个社区(村)金融服务站组织200多支巡讲小分队开展了“全覆盖”巡讲活动;各相关媒体和单位开始集中刊发相关文章、陆续播放辽宁省30部优秀短视频作品。接下来,“防非答题争霸赛”以及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等“七进”宣传活动也将迅速展开。
6月10日,随着考生完成蒙语文科目考试走出考点,全市2023年高考圆满顺利落幕,实现了“三无三稳三确保”的“平安高考、公平高考、有序高考、和谐高考”工作目标。从6月11日起,我省高考评阅试卷工作全面展开,6月下旬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次高考,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视察考试组考情况。各县(市)区委、区政府作为高考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扛起政治责任、属地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全面做实做细高考各项工作。 市县两级招考委均成立高考指挥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指挥调度高考工作,制定19个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快速处置高考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为考生营造了良好的考试环境。 高考期间,公安部门出动警力4500余人次、警车956台次,全面做好各项安保工作。教育、招考部门对5000多名考试工作人员进行选聘、培训、演练,对所有考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维修维护,严密组织考试。卫健部门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协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对16个考点食堂、2个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35户考点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交通运输部门组织230台出租车“爱心送考”,公交公司为考生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供电公司出动保电人员380人、保电车辆98台,对所有考点电力设备进行勘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防部门设置便民服务宣传点7个,出动17台消防车、85名指战员,对16个考点全程驻点执勤。保密部门加强考前考中考后各环节保密监督管理,对7个考区所有考点的试卷保管室进行专项督查。工信部门出动监测车辆9台次、人员27人次,对所有考点周边可疑信号进行排查,建立监测数据模板,对通讯信号适度降频。财政部门全力保障经费和考点设备更新。宣传、网信部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发改委协调机场暂停教练机飞行。综合执法、广电、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加强对考点周边建筑、网吧、文化娱乐场所噪音整治。 全市所有监考教师做到严格执纪,考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所有考点全程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和防作弊系统,考生入场接受严格的安检,考场秩序井然。各地积极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如设立咨询电话,积极向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志愿填报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针对考生心理压力大的情况,适时开展心理辅导,让考生愉快参加考试;在考试前一天协助考生熟悉考点考场情况;为残疾考生参加考试提供便利;针对考试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及时开放学校体育馆、食堂等休息、备考场所;每个考点均设置医务室,配备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关心关爱考生健康,及时救治患病考生。
6月7日,2023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当天8时许,记者在双塔考区多个考点看到,考生们阳光自信地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大考”。 今年,我市高考报名学生27988人,比去年增加3311人,其中参加高考考试18628人、参加单招单考9360人,报名人数位列沈阳、大连之后,在全省继续占据第三位。全市共设7个考区、16个考点、645个考场,设置常规备用考场51个,备用考点7个。 今年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我市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市政府主要领导视察高考准备工作,市政府召开高考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考相关工作。市招考委印发高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成立高考指挥中心,制定19个高考工作预案。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一系列标准化考点建设。市教育局、文旅广电局、保密局、工信局及招考办组成联合督察组深入7个考区,从高考试卷安全保密、外语听力广播及司铃系统、考场监控及考点无缝连接设备、作弊防控设备和考点周边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考前准备工作专项督察检查,全方位做好高考各项工作。 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今年我市严禁考生和监考等工作人员将手机带入考点。考前,已通过诚信考试教育和考生、家长签订承诺书等方式,让每位考生和家长应知尽知。同时,对所有考点的考场和卫生间进行了作弊防控系统(5G)升级改造,安装了智能安检门,考试期间严格实行入场安检“2+1”模式,确保手机等作弊器材“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传不出”。从今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我市对7个考区的所有考点考场外语听力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对考点考场外语听力进行了统一测试,确保外语听力考试顺利进行。 当天,教育、公安、交通、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早早上岗,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为高考保驾护航。考生们在家长、老师的护送下,有序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