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仗显得十分重要。这需要各部门精准发力,全社会合力作为。毫无疑问,金融机构也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尤其是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更要多担当作为。 金融助力扶贫攻坚是多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近3年来,通过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扶贫金融债等,每年有过万亿元的金融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扶贫项目,为扶贫攻坚作出了贡献。不过,要确保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时间十分紧迫;消除相对贫困,防止脱贫后返贫又将是长期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今明两年的脱贫攻坚战中,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有任何松懈。 其一,要继续确保扶贫资金适度增长。在提高现有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从机制上确保扶贫资金合理适度增加,既帮助“输血”更注重“造血”,做到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产业扶贫项目倾斜、向易地扶贫搬迁倾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大直接融资比重,利用金融证券化契机,发展“带资入股”等新型金融扶贫模式,既缓解企业融资难,也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增收的机会。 其二,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长效机制。从制度设计上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做到贫困地区不缺资金、不缺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优惠利率、财政贴息”小额信贷服务等,使贫困地区、贫困农户享受普惠金融阳光。 其三,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扶贫”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利用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深入挖潜当地资源产业,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长期受益的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通过支持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带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将资源产品优势转变为特色商品优势,从而加速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脱贫后有效防止返贫夯实经济基础。 金融助力扶贫攻坚也需要防范和化解相关金融风险。当前,特别要警惕两大类风险:一是防止一些贫困地方打着扶贫攻坚旗号变相举债。这主要指的是扶贫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回报率较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主要依靠土地,但贫困地区土地变现能力较弱,致使政府大举发债后,偿债能力偏弱。二是扶贫贷款项目风险、承贷主体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对承贷主体准入门槛必须严格把关,对参与扶贫贷款的政府部门、企业要落实相应监督、清收、追偿职责。同时,还应不断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构建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合力防范金融风险。
据介绍,2019年哈尔滨市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目标为4亿元。其中,一季度0.6亿元,二季度1.4亿元,三季度0.8亿元,四季度1.2亿元。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2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不到上述比例的,经人社部门认定人员比例后,按照实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每人15万元计算,可获得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同时,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在校生、高校毕业生、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15类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其中,对从事科技类创业的人员,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哈尔滨市提出,将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纳入创业贷款担保机构范围,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支持,为缺乏抵押物、自身信用等级不足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措施。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创业就业,引导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积极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手段,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哈尔滨市日前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据介绍,2019年哈尔滨市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目标为4亿元。其中,一季度0.6亿元,二季度1.4亿元,三季度0.8亿元,四季度1.2亿元。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2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不到上述比例的,经人社部门认定人员比例后,按照实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每人15万元计算,可获得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同时,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在校生、高校毕业生、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15类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其中,对从事科技类创业的人员,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哈尔滨市提出,将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纳入创业贷款担保机构范围,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支持,为缺乏抵押物、自身信用等级不足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措施。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创业就业,引导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积极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手段,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记者26日从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国网电商公司获悉,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发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合作推出“电e贷”产品,将帮助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据悉,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结合,“电e贷”业务主要依据企业用电相关数据信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周转的纯线上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 据国网电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电e贷”前端是以智能电表为终端来采集企业用电数据,充分发掘了电力大数据的价值,以用电信息来感知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在银行授信依据中真实性、指向性优势明显。银行则依据企业电费信息和多维度信用情况开展线上评价、额度测算和信贷审批。 业内人士指出,以用电信息来感知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进一步健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实现更精准、完善的征信。 此外,这一产品的推出也被视为泛在电力物联网面向用户侧、面向社会的标志性应用,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又一积极举措。 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接入智能电表等各类终端5.4亿余台(套),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9%,智能电表具有典型的物联网终端特征,为电力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用户侧的重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