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市场监管局按照2020“网剑行动”的部署,线上线下检查网站、网店10326家,责令整改或关停网站、网店577家,查处网络违法案件114件。 凝聚网络监管执法合力。临沂是中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网络零售店铺达17.1万家,临沂商城70%以上的经营者开展了电子商务经营,销售区域覆盖全国。临沂市市场监管局以强化网络市场监管为重点,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网络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各层级、各业务条线的职责分工,构建起顺畅高效的日常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办理、监管执法协作、网络执法办案、监管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与此同时,临沂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网信、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14部门为成员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部门联动,协同发力,凝聚起强大的合力,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全面覆盖、业务领域分工协作、融合发力齐抓共管的网络市场监管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多点突破。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电商平台不落实法定责任、不正当竞争行为、网上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互联网违法广告以及其他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作为2020“网剑行动”重点,全面推行线索搜寻、证据固定、精准打击的“三位一体”网络办案模式。开发上线了网络交易监管服务系统,建立了临沂市网络交易主体数据库,覆盖主流电商平台网店、自建交易网站以及第三方交易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实现在线执法、一键取证;针对网络案件查办过程中当事人不配合、取证难等问题,探索推行现场确认、司法公证、委托取证等3种固定证据方式,提升网络案件查办效能;加强与公安、人民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配合,强化行政执法、司法联动,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实现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提高违法成本,震慑违法经营者。 完善机制夯实网监执法办案基础。围绕强化网监基础支撑,提升网监规范化水平这一目标,临沂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网络交易监管基础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全省首个网络交易监管地方标准。该局还承担了网络平台履行法定责任省级试点任务,从主体准入、商品准入、规则管理、信息管理、信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管理等8个方面,制定了《网络交易平台落实法定责任行为规范》;从电商平台检查流程、检查事项、检查内容和方法、检查依据4个方面,制定了《网络交易平台“双随机”抽查工作指引(试行)》,为规范抽查提供了遵循。加强网络市场社会共治,与市电商产业促进会签署电商领域协同共治合作协议,探索社会共治管理模式,推动网络市场健康发展。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出台了《关于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工作方案》,对网络市场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政务诚信建设相关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于9月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失信治理工作的通知》,将因法院判决不执行、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官不理旧账”等依法依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政府机构列为政务失信治理重点,建立常态化机制,按月梳理下发治理对象清单,加大督促整改力度,确保年底前实现现有失信政府机构“清零”。政务失信治理工作已纳入对各市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截至10月底,已完成21起涉政府案件治理工作,治理完成率达65%,超额完成序时进度。
近年来,诸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心把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水平作为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提升该市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落实四项工作举措,突出抓好诚信政府工程建设。 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将信用法规政策纳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培训,在新任公务员培训班、全市科级干部培训班开设诚信专题课堂,培训干部500余人次。为69711名党员、2668名公务员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将公务员的奖惩信息及时归集至个人信用档案,在公务员的考录、评先评优、调任中建立信用记录查询制度,实现对公务员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管理。在2020年录用、调任的公务员中有1人因严重失信被取消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 开展好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信用信息应用。制定出台《关于在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的通知》《诸城市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记录、信用报告及信用承诺事项清单》等制度,对187项县级行政管理事项全部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对109项使用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的行政管理事项逐一明确,通过全面推进政务事项信用信息应用,加快提升政府部门单位和公职人员信用意识。 创新建立政府失信专项治理长效机制。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密切加强与法院的对接协调,建立起政务失信动态监管、涉政执行案件预警、失信政府机构专项治理联动三项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涉政府机构及公职人员归集数据的动态监测,对涉政府机构执行案件发布执行预警信息,将政府机构失信治理关口前移,从源头杜绝政府机构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抓好公职人员失信惩戒。制定《关于对失信党员和公职人员实施信用惩戒的意见》,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党员和公职人员依法依规在入党考察、年度考核、晋升职务、交流调动、置产置业、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生活消费、子女就读高消费私立学校等方面给予联合惩戒。近年来,共对162名严重失信党员干部进行纪律处分。严密的信用惩戒措施督促了公职人员恪守法律规定,讲规矩重规则,有言必行、有诺必践,自觉树立公职人员的良好诚信形象。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昆明市信用中心,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信用“红黑名单”发布等制度文件近30个,在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信用监管举措,在自贸试验区信用监管、信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信用昆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19年建成昆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信用信息数据1.8亿条,实现对国家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全覆盖。归集社保、医保、职业信息等5类个人信用信息数据1亿条,覆盖律师、导游、会计、教练等多类职业和家政服务人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归集“双公示”数据12万条,归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产等5个领域行政合同和市场合同履约信息2万余份,与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司法、文化旅游、家政等各级公共事务平台实现数据联通共享。 加大各级政府和公务人员诚信管理力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加大失信政府机构清理整治,建立起“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和政务失信预警监测机制,将失信政府机构监测关口前移,每月定期对涉政府机构案件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成功实现失信政府机构“清零”。 扎实推进联合奖惩机制落地,行业信用监管取得积极成效,对1.4万余名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开展星级评定,为2700余名家政人员发放“诚信卡”,发布了19期旅行社及从业人员“红黑榜”制,对400余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进行了惩戒,70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积极推进“信易+”,应用信用手段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入驻全国中小企业“信易贷”平台金融机构34家,入驻企业近300家,“税银合作”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7万笔,投放金额81亿元。
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通过依法依规信用监管,针对非法集资主体法人、实际控制人等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在社会上形成对非法集资有关企业和个人的有力震慑,助力营造和谐有序的金融环境。 日前,市市场监管局收到市公安局宜阳分局扫黑办发来的《公安风险提示函》,在公安侦办的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中,刘某等人利用霖隆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且公司经营业务超出登记的经营范围。市监局立即指派专人对该公司情况进行核查,经档案梳理、现场核查了解到,该公司注册于2013年3月,期间经过多次重大事项变更。市监局执法人员通过注册信息未能联系到法定代表人,到该公司登记的经营场所也无法联系。随即,根据《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警示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推送给公安、金融等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众公示。 市市场监管局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切勿被蝇头小利诱惑,积极参与到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的行动中来。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拖欠贷款不还的赖账行为,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近日,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法院联合大连农商银行金州支行开展了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对辖区内部分被执行人采取集中执行。 执行当日早上6点,金州区法院执行局财产处置组成员、本次专项行动负责人张宝峰与5名法警集结出发,联合农商银行负责人员,按照预定方案先后奔赴登沙河、杏树街道,对12起长期拖欠贷款不还、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案件的被执行人采取训诫、拘传等措施。 行动当天,干警们共入户清收10户,拘传3人,执结案件3件,达成长期和解2件,终本1件,执行到位金额65.6万元,有4位贷款人表示配合法院工作,尽快偿清借款。在法律的强大震慑下,有多位不在此次执行范围内的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法院和银行负责人员,商讨还款事宜,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行动是金州区法院涉金融执行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一步工作中,金州区法院将持续开展执行行动,加大对逃避金融债务被执行人的打击力度,及时采取限制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用惩戒措施,对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刑事责任,为金融机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持续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梳理汇总了全市30个部门,共638项涉企信息项,印发了《铜陵市涉企信息归集资源目录(2019年版)》,实现了涉企信息的互通共享;二是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2020年以来,对未按时报送年报的41户涉金融风险类企业和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联系的40户涉金融风险类企业,全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公示,实施联合惩戒;三是全面清理“僵尸企业”。对2017年、2018年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涉金融风险类“僵尸企业”,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此类企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2020年以来,共吊销金融类“僵尸企业”14户;四是加大对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企业的排查力度。今年6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涉非涉稳风险排查整治活动,对全市范围内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有“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第三方理财”“电子商务”“非融资担保机构”“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征信”“房屋租赁”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摸排。排查发现问题机构67户,要求18户企业办理变更登记,通知6户企业办理注销,依法将40户企业列入异常名录,并通过公示系统进行公示;五是对企业审慎开展信用修复。对金融重点领域监管对象提出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时,实行严格审查,符合条件后方可移出;六是加强协作增强监管合力。积极主动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法院等单位进行协作配合。根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来函,对138户经营异常投资类企业进行排查,并实施重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