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好打赢今冬“供热保卫战”,确保百姓尽享寒冬里的温暖,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数据局(省营商局)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于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4—2025年度采暖期群众诉求办理工作的通知》,今年继续开通“供热直通车”受理供热诉求,监督推动供热问题直查快办,确保以高质量供热温暖民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12345“供热直通车”已经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辽宁政务服务网、辽事通APP等平台上线,专门受理群众供热诉求,通过构建网线交互体系,实现对供热诉求受理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百姓遇到供热方面问题,可第一时间通过这些渠道反映。据了解,这也是辽宁连续第六年开通“供热直通车”。上个采暖期,辽宁依托12345热线“供热直通车”接听解决群众咨询问题53.1万个,转办供热投诉18.9万件,办结率97.9%,满意率92.3%。 今年,为保证接诉“不打烊”,受理“全天候”,供热开始前,全省各地区12345热线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统筹调配人员和话席,确保供热前期、严寒期等特殊时间段诉求渠道始终畅通。对于往年诉求量大、供热面积大的企业,派员在12345热线平台专门值守,及时回应协调处置供热方面突发、突出问题。为确保供热问题能直达责任主体,省市12345热线平台协同联动,严格遵守工作规范,确保工单记录详尽、准确无误,坚决杜绝漏接、漏记现象发生,确保诉求信息完整。同时,本着应转尽转、应办尽办的原则,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特别是需要跨行业办理的供热问题,充分发挥12345热线平台的枢纽作用,确保相关部门快接、快办、办实、办好,全面提升处理问题的执行力与满意度。 我省将进一步规范供热诉求标准化办理流程,各地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严格按照“温度控制标准化、服务沟通标准化、维修服务标准化、政策执行标准化”要求,确保诉求办理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安排专人负责入户调查,确保问题及时响应。对于复杂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及时向上级反馈。 省数据局(省营商局)强化供热问题跟踪督办和整改,推动各地供热主管部门对办理不到位的问题进行督办。对于群众差评、承诺不兑现等问题,省12345热线平台还将通过设置反馈率、办结率、满意度等指标,对全省供热诉求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对“不办结、被办结、假办结”以及拒不整改、情节恶劣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在评价中扣减相应分值,并在全省范围公开通报,助力全省供热工作提质增效。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为进一步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救助管理工作,日前,我市正式启动今冬明春“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将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全力保障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11月25日,我市迎来雨雪天气。当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顶风冒雪走上街头,全天候巡查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在公园广场、大街小巷、老旧居民小区、车站工地……处处都能见到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 “大姨,这是我们的救助工作宣传图册和救助联系卡,您如果发现身边有疑似流浪乞讨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我站24小时救助热线,跟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到场核实情况、提供救助服务。”工作人员边向市民派发宣传资料边说。 据了解,此次“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时间为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行动期间,市救助管理站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制定详细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并做好衣物、棉被、食品等救助物资的储备工作。 在站外巡查方面,工作人员分成多个巡查小组,坚持“主动求助,无偿救助”原则,全天候深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可能露宿的地点,如在建工地、公园广场、桥梁涵洞等区域,开展“地毯式”巡查救助,重点加大夜间巡查频次和力度,扩大巡查范围,积极劝导街面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入站受助。 对愿意入站接受救助的,工作人员会将受助人员接回站内照料,提供住宿、三餐、御寒衣物等,帮忙寻找亲属,护送返乡安置。对劝说无效、不愿入站的,及时发放御寒衣物、棉被、食品、饮用水等,并详细做好记录,告知求助方式,叮嘱他们可随时向该站求助。 在站内救助方面,市救助管理站严格实行24小时接待服务制度,全力做好救助物资储备工作,并提前对站内空调、热水器、供电、消防等设施设备,进行逐一检查维修,确保受助人员在站内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心。 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接下来,市救助管理站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街头乞讨人员数量等实际情况,联合朝阳三燕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朝阳环境集团、朝阳蓝天救援队,集中开展专项巡查救助行动,鼓励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对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市救助管理站也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呼吁广大市民,如果发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告知、引导或护送他们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为深陷困境的特殊人员送去冬日里的暖阳与希望。朝阳市救助管理站24小时救助热线为0421-3392188,3902127。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王雨萧)国家税务总局10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在一系列存量和增量政策带动下,11月经济运行在多方面呈现亮点。 ——制造业生产稳步提速,高端制造业支撑明显。11月,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较10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媒体设备、智能设备等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5.1%和3.8%。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增速较快。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应用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6.7%和11.3%,均明显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 ——受“两新”政策带动,设备投资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加力。11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4.5%。其中,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电热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1%、7.4%和15.9%。11月,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28.8%和74.4%;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卫生洁具零售同比分别增长36%和18.8%。 ——省际贸易持续畅通,交通物流加快发展。1月至11月,全国省际间销售额增速快于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总体增速1.1个百分点,反映省际间商品服务贸易较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11月,交通运输物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
在事前事中事后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推动制度完善、纠正不规范行为、推动问题整改的同时,再以行政复议个案监督为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上一道“保险”……记者日前从省司法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注重将行政复议“被动”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主动”监督职能结合一体推进,激发执法监督新效能,努力实现执法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持续筑牢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从2022年开始,我省由省司法厅牵头,连续3年开展全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办结了一批投诉举报案件,纠正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了一批违纪违法人员,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完善了一批执法制度,有力解决了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和不规范、不公开等突出问题。并抓好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推动对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有关责任人的追责力度,巩固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围绕完善行政执法标准规范,省司法厅制定统一行政执法文书基本格式标准,全面梳理、制定、公布和动态调整行政许可、监管、执法事项清单,进一步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有效解决了“合法不合理”“同案不同罚”“同事不同办”等问题。 通过被动监督一案,实现主动监督一片。不久前,沈阳市大东区行政复议机构在一起不予撤销登记复议案件中,发现对实行申报承诺制注册登记的经营主体存在事后监管空白。“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我们启动相关程序,联合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进行统一规范,实现了对执法共性问题的源头治理和整体预防。”该复议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全省行政复议机构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执法漏洞、问题,及时告知相应行政执法部门。对行政争议发案量多、纠错率高的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开展执法督查,形成督查合力,并通过行政复议建议书、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等方式倒逼改进执法工作,提升督查实效,实现了对行政行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督检查,最大限度规范了执法行为。
12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李乐成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府党组和全省政府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抓好政府系统党的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强保证。 会议强调,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省委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省政府各项工作。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筑牢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根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保持拼抢争实的作风,坚决纠“四风”树新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落实机制。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会议强调,要抓住年底冲刺关键节点,各项工作往前抢、往早抓、往实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今年顺利收官和明年良好开局。
“近日,按照市委安排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卫东开展接访工作,调度督导信访案件化解。谢卫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主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站稳人民立场,运用改革思维,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谢卫东认真听取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后,对信访人诉求、信访问题化解的堵点难点、化解信访矛盾的思路和办法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依规解决好信访积案、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出明确要求。 谢卫东强调,各信访案件办理部门要认真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按照“五个法治化”“四个到位”要求,让各类信访事项依法有序运转,形成工作闭环,让所办理的信访案件既有情有理,又公平公正,确保经得起历史、人民和法律的检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人民关切,系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保障群众信访权利、确保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依法及时解决,把信访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破除一切思想障碍、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有效破解制约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强督导调研,进一步健全信访突出问题交办督办工作机制,以更大力度督促办理部门依法履职、引导群众有序信访,不断推动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贡献人大力量。
为进一步规范供热管理,维护供热、用热双方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高质量发展,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对2016年制定的《朝阳市城市供热条例》进行了修订。”12月6日,朝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条例修订背景、修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特点进行解读,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 修订后的《条例》已于10月29日经朝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11月27日经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批准,市人大常委会12月7日发布公告,于公告之日起正式实施。 立法背景:基于三方面考虑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朝阳市城市供热条例》启动修订程序,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贯彻落实新的上位法精神的需要。2020年到2023年,《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经历了三次修改。根据最新版省条例精神和近年来国家、省关于供热工作的一些新的有关规定,我市2016年条例需要紧跟上位法变化调整节奏,及时作出相应修改完善。 保障助力供热体制改革成果的需要。近年来,朝阳城区供热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供热领域一些带有政策性、方向性、法律性的工作,需要通过法治的方式提供支撑。按照及时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的有关要求,我市应当及时启动有关程序,让立法与改革同步。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解决供热实际问题的需要。近些年,社会各界对供热工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有关的建议、议案和提案,所以有必要通过修法的途径,让法规制度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更好地解决供热实际问题,满足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修订过程:历时一年多收集意见建议1100余条 新修订的《朝阳市城市供热条例》,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考察学习,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反复修改论证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先后召开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征求意见座谈会32次,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工作联络站,包括朝阳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收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城镇用热群众、供暖企业、街道、社区等各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建议1100多条。对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建议,能采纳的及时采纳;不适宜采纳的,利用相关渠道耐心做好解释沟通。 条例内容:共7章47条 修订条例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及其部门在供热工作中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履行法定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如要统筹规划,把构建“一网多源、互联互通”的供热格局作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方向;要围绕重点难点,加快老旧管网改造升级;要坚持民生导向,保障弱势群体的用热权益;要以考促建,把考核评价作为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要聚焦堵点痛点,对问题多发、频发地区开展专项整治。条例还着重强调了供热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依法履行社会责任。
12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谢卫东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工作部署,听取市人大各委办室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汇报及有关工作建议,研究部署2025年履职工作。 会议对年初以来市人大各部门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会议强调,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各委办室要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坚持守正创新,谋划好明年工作,依法履职,善作善成。 会议强调,要在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中谋划推进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实现新突破,树牢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期盼在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突出“小切口”立法,抓好立法后评估检查,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增强政府组成部门依法行政、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人大高质量立法、高效率监督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期盼需求。要在监督工作中取得新成效,聚焦党委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将经济和财政规范运行监督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围绕民生领域,不断强化监督刚性,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要在代表工作中提升新活力,有声有色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抓实学习培训、健全完善机制、加强建议办理,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激情,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实效。要在人大宣传研究工作中获得新提升,用好各类媒体平台,讲好人大故事、朝阳故事,加强理论研究与阐释,围绕推进市委中心工作出谋划策。 会议强调,要在自身建设上展现新作为,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紧紧锚定“四个机关”定位要求,深入研究人大系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人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起强大向心力,在推动朝阳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展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近日,应急管理部通报了我省在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对标改造提升工作中先行先试的做法与积极成效。 我省是烟花爆竹的传统消费大省。今年以来,省应急厅会同省烟花爆竹协会,组织开展全省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对标改造提升核查验收工作,完成61个县(区)91家企业的安全核查验收,排查隐患问题973项。 核查验收开展过程中,省应急厅指导省烟花爆竹协会制定并下发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国家、省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协助企业实现安全经营全面提升。省烟花爆竹协会组织3个专家组,检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储存设施、消防静电设施等内容,并提出整改意见。 下一步,省安委办将组织各地区按照《辽宁省烟花爆竹经营旺季安全监管及“打非”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强化属地监管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我省全面启动校园大宗食材电子化溯源管理,年底前,中小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全部实现大宗食材电子化追溯。这是12月4日在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校园食材溯源管理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的。 我省积极探索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改革,今年9月,选定抚顺、丹东、阜新和盘锦作为试点地区,实施校园大宗食材电子化追溯管理。截至目前,试点地区357家学校食堂、19家校园供餐单位、1270家食材供应商应用“食安辽宁码”贯穿学校食堂进货查验全过程。 我省纳入校园大宗食材全过程追溯管理的主体,包括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收购者,供应校园重点食材(原料)的食品经营(配送)企业等食材供应商,向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和配送企业提供食材(原料)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入场销售者、生鲜连锁品牌企业、大中型商超等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全省各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等。纳入追溯管理的类别品种包括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米、面、油、奶等预包装食品。 校园大宗食材电子化溯源管理不仅规范采购管理,例如学校食堂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供货企业目录,还要求学校食堂实现进货查验电子化,使用“食安辽宁”智慧监管系统,建立学校食堂自营电子台账和承包商电子台账,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食材供应商和学校食堂实行“亮码”销售、“扫码”进货,运用“食安辽宁码”贯穿学校食堂进货查验全过程。 我省计划到2025年6月底,全省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采购的大宗食材全部实现“食安辽宁码”溯源管理,全省供应校园大宗食材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大中型商超、配送企业等经营主体应用“食安辽宁”食品追溯系统,基本形成大宗食材从上市销售到校园食堂全链条溯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