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失信风险警示报告:警惕“不合理低价游”等7种常见旅游陷阱
据“信用中国”网站消息,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近日发布《2019年6月失信风险警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6月,通过大数据舆情系统共归集有关媒体传播量较高的失信案例424件,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套路贷、旅游乱象、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广告/虚假营销、房产黑中介、传销、交通领域失信、非法集资/集资诈骗、不合格产品等行为。同时,《报告》还对刚毕业的学生以及初来城市的外地务工人员等在房屋租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失信风险进行了提示。 从收录案例所涉主体的地域分布来看,6月份失信案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以上五个省份合计占比达到48.84%。 《报告》结合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归纳了7种常见的旅游乱象及行为特征,包括在线旅游平台(OTA)乱象、以“不合理低价游”为诱饵揽客、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拼团甩团行为频发、“准星级”酒店冒充星级、鼓动游客“烧高香”、医疗旅游诈骗,目标专指老人。 《报告》建议公众尤其是退休人群、年轻学生群体、文艺兴趣爱好人群等在旅游过程中应对医疗旅游诈骗、低价产品、强迫消费等失信行为重点保持警惕,谨防落入陷阱。同时,公众对旅游产品宣传语应保持审慎态度,多方了解有关情况,尽可能选择知名品牌的正规旅行社签订合同,并随时留意保留证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近期逐渐升温的房屋租赁市场,《报告》归纳了房屋租赁黑中介常见的9种陷阱,主要包括虚假房源揽客、低价诱惑租客、骗取租金、故意制造违约、暴力威胁、违法转租、违规收费、合同欺诈、捆绑借贷平台等行为。《报告》建议公众在租房时应注意不以报价低为核心参照,提高防范意识,核实中介资质,验证房东身份,多方查验房源,审慎签订合同,保留关键证据,及时维护合法权益。
-
办ETC搭售消费贷,这套路够深
涉事银行一边想分食ETC支付这块大蛋糕,一边却打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意,欲陷消费者于不利,这吃相何止是难看? 据报道,当下有些银行铆足了劲儿发力推广ETC,并推出送通行费、加油返现、一元洗车等多重优惠。但有些车主办完后发现,部分银行ETC业务存在营销陷阱,有车主在某银行用借记卡办理ETC时,被莫名开通了消费贷款业务;还有些卡片有盗刷风险,涉事银行对此却很少作出提示。 随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年底取消,“不停车收费”的ETC通道已成大势所趋。正是看中了这一风口,各家银行“八仙过海”,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ETC卡,抢食这块“蛋糕”。毕竟,这既可以获取大量新的客户资源,还能带来大量的活期存款。 可从目前看,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背后,那些不易为人所知的猫腻和套路,显然跟“实惠”二字不沾边。如有用户办卡被莫名开通高利率的消费贷——车主收到短信才知道,贷款申请的应急金,用于垫付ETC扣款,额度2000元,还款日是次月10日,年利率是16.56%。 我把你当ETC办理处,你却背着我开了消费贷……不得不说,有些银行的套路玩得挺深。 有业内人士称,发卡银行可能是为了规避风险。毕竟借记卡没有透支功能,如果使用者ETC扣了款,而关联的借记卡却没余额可用,那银行就要负担这部分欠款。 即便如此,用户起码要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吧。正如有车主所言,规避风险是银行和ETC运营公司需要解决的事,不能转嫁给消费者。要规避坏账风险,涉事银行完全可有更简单的办法,如某行要求客户的ETC借记卡保持账户余额在800元以上。以ETC捆绑消费贷,说到底是银行的私心在作祟。 据了解,银行办ETC开通消费贷只是乱象之一,事实上还有不少“趁乱加塞”、剑走偏锋,借机捆绑各种隐性业务的问题。 应当说,推广ETC,普及无卡支付和不停车收费,是惠民之事,在此过程中银行也发展了新业务,成了获益方。在此情况下,涉事银行一边想分食ETC支付这块大蛋糕,一边却打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意,欲陷消费者于不利,这吃相何止是难看?
-
加盟低价充话费骗局要当心
通过低价充值话费一步步诱骗加盟,结果入坑被骗。河南武陟警方最近侦办的这起电信诈骗案件,值得关注。 此前,有网民在焦作武陟网警微信公众号留言称,2月26日16时许,其在家里玩手机时发现QQ上有一个女头像的人加自己QQ号,便同意了对方的好友添加,对方称加微信好友可以低价购买手机充值话费,其便加上对方的微信号。 随后,对方称转账40元可以充值50元话费,然后发来一个微信收款二维码,其使用微信向对方收款二维码转账40元后,收到移动公司(10086)发来的一个充值50元话费成功的信息。信任对方后,该网民问对方可不可以加盟,对方称加盟费是2900元,并赠送其7000元充值卡,其便再次向对方发来的微信收款二维码转账2900元。转账成功后,对方称需要审核,便没有再与对方联系,到2019年4月22日22时43分其与对方联系时,发现对方将其拉黑,其意识被骗。 根据网友举报的信息,武陟县网警大队民警随即报局领导。局领导指示:网警大队与刑警大队要分工协作,切实遏制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网警大队、刑警大队民警立即展开侦查工作。通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潘某、江某、王某等8人通过网上加好友方式以低价充值手机话费为由骗取对方信任,再以加盟即可赚钱进行诈骗,其行为已涉嫌构成诈骗罪。 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就此案件,办案民警分析,不法分子通常在网上发布超低折扣代充手机话费的广告,以实际充值金额5-6折的超低折扣诱骗受害者上钩。首先要求受害者汇少量金额并真实为其手机充值,受害人看到话费到账后往往放松警惕,对这种低价充值广告信以为真,随后再进行大额转账继续“充值”,后发现话费并未到账时才发现被骗。 同时,不法分子往往是跨省市异地作案,通过短信或电话与受害人联系,不与受害人正面接触,作案后便销声匿迹,隐蔽性强,还有受害人因觉得案件侦破希望小、诈骗金额不多种种因素而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更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民警提醒广大网民朋友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拒绝从非官方平台充值话费,切不可贪小便宜吃大亏。
-
“星工厂”套路满满家长频中招
不少父母“望子成星”,一大波童星培训公司顺势兴起,然而,大多是借造星之名行圈钱之实—— “星工厂”套路多多 童星梦该醒醒了 跨省试镜、赞助出演、台词和形体培训……3年砸下13万元后,看着11岁的女儿还没有学到像样的才艺,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家长于莹莹陷入两难。放弃,童星梦碎;坚持,会有更多钱打水漂。 近几年,一些迅速蹿红的童星燃起了父母“望子成星”的美梦。童星火了,一大波童星经纪公司顺势兴起。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教育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少儿艺术培训机构6995家,其中不乏打造童星的经纪公司。 连日来,记者走访沈阳多家经纪培训公司发现,行业门槛低、企业鱼龙混杂、举办“假”比赛捞钱等问题,可谓层出不穷。 “童星梦工厂”供需两旺 沈阳市和平区一栋居民楼里,灯光、摄像、收音麦克集中在8岁的悠悠身上,她穿着粉蓝相间的公主裙,手里拿着折扇。对面的台词教练多次打断她,“语气不对,尾音上扬,重来”“‘吃’‘辞’平翘舌不分,再来”“说了多少遍,控制气息,声音一抖就露怯了”。悠悠愈发紧张,妈妈陈陆洋则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这是沈阳星辉童星影视学院一堂普通的台词培训课。 “公司不是谁都签的,要看孩子资质,边培训边试镜、演出,参加活动和赛事,拍摄影视剧和综艺栏目是最常见的出口。等捧得小有名气了,再把孩子转给业内成熟的大公司,相当于欧美明星转会。”星辉学院负责人李俊驰对记者讲到,“公司签约的童星只有6个,他们的粉丝都是上万人,有的有剧组参演经历,有的刚主演了微电影。” 记者到访的童星经纪公司区别于一般艺术培训机构,主营业务包括儿童演艺人挖掘、包装策划推广、栏目演出推荐等内容。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星探”林达维介绍,北京这样的公司有上千家,沈阳这几年兴起的也有四五十家。公司不只是提供试镜、参演的机会,还包括“人设”形象包装,制作推广软文,微博文案营销等,而这些花销不菲,动辄上万,可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12岁少儿超过2.2亿人,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少年儿童每年超过1亿人次。 记者在童星吧、小童星吧、招收童星吧等贴吧上搜索发现,每天都有家长询问“孩子想当童星怎么办”“哪里有经纪公司可以签约”,并上传孩子的照片、才艺视频以及年龄、身高、体重、特长等信息,更有甚者将家庭住址和手机号码公布出来,帖子下方写着“求联系”“等片约”“求出道”等。中国童星网、中国童星站等网站借势建起了童星人才库,刷起了童星排行榜,最高投票数达44万票。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是最优秀的,也愿意付出金钱时间来培养孩子。成为童星,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出道失败,就当是才艺培养、增长见识。”陈陆洋说。 捞钱套路满满家长频中招 “1%的童星,99%的炮灰。”林达维说。童星养成的道路是残酷的,而更加残酷的是,行业门槛低,童星经纪公司鱼龙混杂,套路满满让许多家长动辄数十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更有甚者,举办假比赛捞钱。 “门槛低,0元注册公司就入行。”林达维揭秘说,业内正规的公司不多,大部分是“中介”,没有培训资质。甚至,有许多人只有一台摄像机外加电脑,连注册资金都没有。培训、拍摄、后期制作、软文和微博维护都外包给了专业公司及人士,他只要招来人让家长砸钱就行。能联系上试镜、商演、选秀算是好的,没有资源的,就拖住家长,要是被投诉,注销公司换个地方再注册个新公司。 “投资”环环相扣,家长们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于莹莹就是其中之一。刚开始面试,“星探”说她女儿有潜质,交了200元登记费,提供了3次试镜机会,每次试镜都交1500元,结果没成功。又说需要专业培训,交了2万元签约费,专业老师一对一教学,一周上两次课。之后又说要多锻炼演出,攒“台风”,陆陆续续又交了2万元赞助费,参加了几次商演,拍了两次视频发在了网上。她觉得离“明星”太远,“星探”劝她坚持说童星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花钱维护、炒热度,她就又投了几万元买粉丝和推广文章。“就像玩推币机一样,总想着再投一个就能成功推下全部硬币。等女儿火了,就能大把大把赚钱,结果越陷越深。”于莹莹说。 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催生了假比赛业务。李俊驰抱怨说,他多次劝家长不要参加选秀比赛,都是“自拉自唱”,可还是有家长愿意花大价钱买奖。李俊驰告诉记者,他刚开始联系演出业务时,经常有号称某某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的人找到他,承诺给提成,让他推荐孩子去比赛。“这不坑人嘛,金奖5万元一个、银奖3万元一个,比赛现场还不如大型商演,请来的专家评委报完名一个不认识,听说一场30个选手的比赛赛下来举办方能赚十几万元。” “这样的童星梦不是孩子的,而是家长的” 童星包装乱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2019年4月30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提出,不得制作、传播利用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角色进行商业宣传的非广告类节目。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包装、炒作明星子女。然而,为何仍有家长要砸钱圆童星梦?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如今社交网络发达,有个性、有才艺、有颜值的人可以速成网红,让许多家长产生了梦想触手可及的幻觉。 “纯真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认为,小小的年纪,为了当童星而配合表演、接受培训,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思维习惯和功利现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童星梦不是孩子的,而是家长的。家长不应只看到表面光鲜,还应该看到孩子承受了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压力,还应问问孩子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代价。” “要想走好演艺路,学习很重要。” 林达维表示,即便有当明星的潜质,家长也不能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更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业。因为想在这条路上走的长久,必须有文化课的基础和对事物感知理解的沉淀,否则即使早早就成为童星,也可能没有后劲,早早陨落。 李俊驰反对急功近利的家长,“孩子被‘过度包装’会助长虚荣心,没颜值就P图,没有才华就买奖杯。经纪公司为其穿上皇帝的新衣,孩子会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不需努力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一旦梦醒就会受到很大打击。”
-
玻尿酸肉毒素假货横行 消费者如何炼就“火眼金睛”
轻医美行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不开刀、不手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塑形、除皱、美白,这种见效快、风险小的美容模式完美地迎合了有微整形需求之人的喜好。 玻尿酸、肉毒素是轻医美行业中常用的两类产品。然而,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数据中,全国海关立案侦查、调查各类玻尿酸、肉毒素等走私违法犯罪案件数量高达912起。此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也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中,70%是假货和水货。 玻尿酸、肉毒素这两类产品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效果?消费者怎样避免被假货所“坑”? 获批药用产品皆为注射使用 玻尿酸即透明质酸,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李兴峰教授等人认证的百科词条显示,它的透明质分子能携带500倍以上的水分,为当今所公认的最佳保湿成分。 医美行业所使用的玻尿酸属于药械级,分为两类,分别起到填充塑形和美肤的效果。“前者常用于丰唇、垫鼻、丰苹果肌等面部塑形,而后者则填充在皮肤真皮层中,增加真皮层保水量,使皮肤保持弹性和柔软。”7月17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整形美容科主治医师于红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两类玻尿酸均为注射类型。经一段时期后,体内的玻尿酸会被完全代谢吸收,填充类的吸收期通常为半年以上,美肤类则为半个月左右。 “目前国内还没有外用涂抹类的药械级玻尿酸获批上市。”于红敏说。涂抹类的玻尿酸一般属于化妆品级,用于面膜、精华液等产品中,只能起到短暂的保湿效果。“玻尿酸具有双向吸水作用,长时间涂抹于皮肤外部,可同时吸收空气中、皮肤内的水分,因此很多玻尿酸面膜建议敷15—20分钟即可。” 相比于为人熟知的玻尿酸,肉毒素的“家谱”很简单,只作为药品使用,而且属于管控极为严格的“毒麻药品”。 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一种A型毒素。早先用于麻痹肌肉神经、治疗面部肌肉痉挛等症,后来被开发应用于医美。它能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弛,达到除皱美容的效果。 于红敏表示,肉毒素通过注射的方式使用,目前还没有涂抹的药用肉毒素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 医美牢记“三正”原则 近年来,医美乱象频发。如何辨别玻尿酸和肉毒素的真伪? “真品的包装正规,厂家、批号等信息齐全,假货的外部包装往往是外文,很多信息无法考证。”于红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肉毒素只有两个品牌,分别为国产的“衡力”和美国产的“保妥适”。对于玻尿酸,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国产、进口产品共计十几种,每种产品又可能有多个型号,因此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 “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做。”于红敏强调,产品的外包装、条形码等容易被仿制,即便是一些专业人士也不易辨别真伪,普通消费者就更难在眼花缭乱的市场中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了。因此,进行医美项目一定要牢记“三正”原则,即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正规有相应资质的医师操作,医师有责任为用户选用正规、合适的产品。对于肉毒素,应时刻绷紧一根弦,肉毒素的本质是一种神经毒素,用量过多和操作不当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正规医疗机构对肉毒素的管控十分严格,具有“毒麻药”管理资质的医师须每两年重新考证。 据悉,针对当前医美市场的乱象,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修订《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也正研究制订信用评价管理制度,拟在部分地区医美机构开展试点,医美服务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
揭秘互联网客服乱象:"礼貌"话术实际不少是忽悠
“很抱歉给您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您的问题我已经记录下来,会尽快向上级反馈。”咨询迅雷下载软件的售后使用问题时,“90后”小伙王斯得到了客服这样“礼貌又认真”的答复。然而,十几个工作日过去了,所谓的反馈却不了了之。 不少消费者反映,本应是职业规范的“礼貌”客服,在部分企业却成为互联网消费维权路上的一道“关卡”。“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多家互联网企业和客服外包公司,揭秘“礼貌”话术背后的互联网客服“忽悠”乱象。 按了9个“1”也没能接通客服 “很抱歉现在坐席全忙,继续等待请按1,结束请挂机。” 杨欣按了9个“1”,也没能接通小电共享充电宝的客服。2019年2月26日,他拿着小电充电宝来来回回找了3个商家推荐的归还点,都没有可归还的充电空缺。尽管电量早已耗尽,但小电充电宝仍在按照每小时2元钱计费。等到终于可以归还时,租借费用已累计到20元。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杨欣给客服打了20多个电话,最长等待近10分钟,却依旧只听到那句“很抱歉现在坐席全忙,继续等待请按1,结束请挂机”。“用语‘礼貌又诚恳’,但连人都找不到!”杨欣说,“这样的客服,到底是服务顾客,还是忽悠?” 记者注意到,在互联网消费维权路上,遭遇客服“礼貌”话术的不止杨欣一个。中消协近日公布的消费者投诉数据显示,2018年,售后服务问题位居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的第一位,互联网服务更在服务大类投诉中排名第三。 在消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对“客服”的投诉多达8.2万条。消费者纷纷表示,“磨叽半天只会说‘抱歉’”“就会打太极反复说尽快处理”“用温柔的态度推三阻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投诉集中于互联网消费:投诉排名前十的商家投诉量都在500次以上,且均为互联网企业。 在另一个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则出现多起关于客服的集体投诉。如,互联网商旅服务平台乐游商旅拖延退款,客服以“非常抱歉,系统正在处理,15个工作日内会退款给您的,请耐心等待”为由推诿,有457个跟帖投诉。 业内揭秘:“礼貌”话术实际不少是忽悠 为揭开互联网客服礼貌话术背后的乱象,记者暗访多家互联网企业和客服外包公司。 ——号称“24小时客服”,实际是12个值班客服应付百万订单量。3月12日,记者终于以消费者身份拨通小电共享充电宝的客服。“我们接通率确实比较低,一天订单量上百万、电话四五千通,但只有12位值班客服。”小电共享充电宝相关负责人承认,公司已进驻320多个城市、拥有8000多万用户,客服等保障远跟不上快速扩张的市场,并以“正在招聘”为由解释。然而记者注意到,目前其热招的91个职位中多为市场推广,没有客服。 ——介绍“质量您放心”,实际客服根本没见过实物。“95后”女孩安某是一名从业3年多的资深售前客服,在位于安徽宿州的两家客服外包公司里带过天猫、淘宝、京东、蘑菇街、拼多多等各大网购平台上的100多个店铺。 “说是售前咨询,介绍时说‘质量您放心’,但其实我们一个人同时是几个店铺的客服,根本没见过商品,也不知道质量怎么样。老板说,我们把商品忽悠出去就行了。”她举例说,有店铺打着海淘旗号卖国内工厂次品,每当淘货不及时,就教客服用话术应付催发货的顾客,“跟他要身份证号码,说需要申报关税,请耐心等待”。 ——表示“重视您的反馈”,实际商家的态度是“不用理会”。“公司确实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差错和霸王条款,公司不会解决,我们也不能承认,只能用话术应付客户。”在一家国有银行信用卡中心担任客服的小陈说。 在一家有100多名员工的售后客服外包公司工作的周某,负责7家天猫店铺。“每天接到很多投诉,一些商家告诉我们‘不用理’,我们回复客户‘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处理,请耐心等待’。如果顾客继续投诉,还是同样的回复,只是更诚恳些!”周某说。 忽悠式“礼貌”话术有的属于管理不规范,有的属于商业失信 “不同商家考核客服的绩效指标不同,有的看顾客满意度,有的看处理速度,还有的会根据‘3·15’等敏感时段改变考核导向。”一家拥有4000多个客服的大型客服外包公司负责人说。 安徽省消保委法律与公共事务部主任张路明表示,在不见面的互联网交易中,客服是许多消费者寻求帮助的第一选择,甚至是联系商家的唯一渠道。完善的客服管理机制,对于互联网企业维系客户、良性发展来说必不可少。不重视投入,敷衍了事的忽悠,最终将伤害到企业自身利益。 张路明表示,客服的忽悠式“礼貌”话术,有的属于企业管理不规范,有的则属于商业失信。市场监管部门除提醒规劝相关企业外,还应依法处理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 北京大成(合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春表示,目前,客服外包公司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在重点发展客服产业的城市,监管部门应对客服外包公司加强规范管理。 此外,各地消协组织也提醒广大消费者,遇到售后问题积极维权,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和消费者组织投诉。
-
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擦亮双眼谨防受骗
“百分百本息保障”、“无需征信报告,24小时放款”、“本金无忧”……看到这些投资理财产品的广告,你会不会心动得马上就想行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各种平台投放的金融广告可谓形形色色,一些不法机构通过夸大收益、隐瞒风险,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诱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金融活动,近日,财付通发布理财提醒:擦亮双眼,识别非法金融广告。 非法金融广告通常会承诺“百分百本息保障”,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放款,金融广告中没有显著标明“广告”或“投资有风险”的字样。 非法金融广告有时还会请“代言人”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同时,非法金融广告会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如宣传可以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校园贷”等;在无法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公司过往业绩进行夸大或者虚假报道、虚假宣传、误导受众。 另外,央行明文规定不得通过任何传播媒体、宣传工具或者方式发布销售银行卡受理终端、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或者收款码的广告。若广告内容遇到使用或者变相使用“零扣率”“低扣率”“费率自由定义”“商户滚动切换”“一机多商户”“T+0” “D+0”“即时到账”“刷单”“套现”等涉嫌不正当竞争、误导消费者或者违法违规行为的字样,极有可能是非法广告。 财付通发布提醒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大家应该练就火眼金睛,识别非法金融广告:在接触广告时,应“多问、多想、多学”来增强自身辨别能力。首先,确认其是否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其次,核实金融广告的内容是否与其所取得的金融业务资质保持一致。
-
房产黑中介套路:低价诱骗故意制造违约逼租户搬离
“个人直租,绝无中介费”“主卧直租,租金2000元,无其他费用”……在网上浏览租房信息时,许多人都被这些招租广告吸引过。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的黑中介,也许会给你的租房之路带来无尽烦恼。 据教育部预测,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突破800万人。随着毕业季来临,租房市场也迎来高峰期,一些房产黑中介瞄准了这一时机,将毕业生视为待宰的羔羊。 “黑中介大多会发布诱人的租房信息,故意制造违约索取不法收益,或者滋扰房客迫使其搬离等。”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起底房产黑中介套路,提醒毕业生别掉入陷阱。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强迫缴纳额外费用 肆意实施敲诈勒索 张某今年大学毕业,从网上看到刘某等人发布的房源信息后,马上联系对方看房。因为觉得房子还不错,她很快便与刘某所在的中介公司签约,约定房租每月3700元,押一付三,此外还有卫生费730元。 据张某介绍,当时中介说以后不用再交任何费用了,只要按期交纳房租就行。但两个月后,中介又说需要交3300元取暖费,她提出异议,中介称当时业务繁忙,忘记说这事了。 其实,在北京,物业费、取暖费大多折算成房租,并不需要租客额外支付。因此,张某并未交纳,中介人员便天天打电话骚扰,张某最后无奈地交了3300元取暖费,还外加了500元手续费。 没想到,隔了俩月,中介又让张某交100元门禁卡费。张某交完后,对方说晚了3天构成违约,需要交纳两个月的租金作为违约金,共计7400元,不交就得马上搬走。张某不搬,刘某等人就不分昼夜地打电话,不仅言语威胁,还派人按门铃。 张某不堪其扰,于是选择退租,刘某等人答应将剩余房租在3个工作日内退到张某的银行卡上,但张某等来的却是刘某等人失联。 截至案发时,张某等25名被害人被强行收取或者因“违约”被强行扣除的钱款达30万元。经法院审理,刘某等7人犯敲诈勒索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至7年不等。 相比租赁市场,房屋买卖市场的黑中介牟利手段更为恶劣。 在北京三中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杨某成立房屋中介公司后,伙同张某、李某在北京某小区从事二手房买卖、租赁业务。其间,杨某通过威胁其他中介公司业务员,垄断了这个小区的二手房买卖、租赁业务。 杨某对没有通过他而擅自进入小区的其他公司中介人员,轻则施以言语威胁,重则拳打脚踢。据卖家姜某介绍,当时其他公司的中介人员在接待他时,直接就说要想在这个小区买卖房屋就必须给黑中介钱,不然会被捣乱。 事实上,对于拒绝配合的小区业主,杨某确曾通过堵锁眼、往屋里泼水、泼油漆等软暴力手段,阻止房屋过户、租赁。根据被害人报案,法院进行核实,这个恶势力团伙通过上述方式先后勒索11名被害人共计44万余元。最终,杨某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罚金30万元。 北京三中院法官告诉记者,黑中介大多会通过控制某一区域的房屋买卖市场,强迫房主必须通过其买卖房屋或者必须向其缴纳费用,否则就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房屋过户;或者以稍低于市场的价格引诱租客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在租客按照约定缴纳房租后,又强迫租客缴纳各种名义的费用,或者故意制造违约,索要所谓的违约金。 据介绍,黑中介大多都是非正规房屋中介公司人员或所谓的“二房东”,涉案公司或是没有在工商局登记备案,或虽在工商局登记备案,但未在注册地经营,当事人被骗后往往无法通过公司注册地找到这家中介公司。 涉案的“二房东”则普遍具有曾经在房产中介公司工作的经历,了解租赁市场行情,为吸引租客,他们往往在房租、中介费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以此为诱饵吸引租客签订合同,以便后续实施敲诈勒索。作为群体性犯罪,犯罪分子多是结伙作案,在作案过程中相互配合。 黑中介骗人套路多 租客谨防掉入陷阱 谁被“黑”得最多?据统计,近5年来,北京三中院辖区内审结的黑中介刑事案件中,被害人85%是23岁至30岁的年轻人,多为应届毕业生或初来北京找工作的外地人。 法官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奔波于毕业和找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对中介公司仔细甄别,社会经验较少,对租房市场了解不多等,都是被骗的主要原因。外地来北京找工作的年轻人面对北京较高的租房价格,希望多寻找一些报价比较低的中介。黑中介算准了这种心理,常以低价为诱饵,等被害人上钩。因为人生地不熟,被害人迫于威胁,往往选择忍气吞声,这也助长了黑中介的嚣张气焰。 通过对相关案件的梳理,北京三中院发现黑中介的敲诈勒索行为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套路:首先,他们会根据年轻人喜欢网上找房的习惯,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租房信息,并精心制作照片,让房源更具吸引力。 其次,租客电话联系后,中介人员会催促租客尽快现场看房,并以“最近有优惠”等诱惑租客。当租客询问除了房租是否还有其他费用时,往往会承诺绝无其他费用。此外,还会声称自己是正规公司并经营多年,或者以拉关系、套近乎的方式让租客放下戒心。 成功签约后,黑中介会千方百计制造租客违约,索要不法利益。比如租客入住后,会再让其缴纳超出约定的费用,或者以租客扰民等各种借口索取违约金,不缴纳就威胁租客要被赶出房子,且定金不退。 最后,当多数租客认识到黑中介的不法企图,并提出异议时,黑中介则会通过半夜敲门、堵锁眼等方式,对租客进行滋扰并施加压力,让租客搬离,或者虚假承诺可以退房租但需要公司审批,要求租客先行搬离等待退钱。待租客搬离后,便直接拉黑微信、拒接电话。 对于当前房屋交易市场存在的乱象,北京三中院建议,互联网信息平台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客户服务,通过各种机制手段,加强对上传房源信息真实性的核实,对曾因不诚信经营行为被投诉的中介公司、中介人员进行“拉黑”和禁言,担负起信息平台的责任,对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固定证据并提交公安机关。 此外,还建议工商和住建部门加大对房屋中介领域的执法力度,有效监管,对中介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处罚和整顿,必要时应责令退出市场,并向司法机关移送相关犯罪线索。 法官提醒,租房者应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黑中介的相关套路,谨防掉入陷阱。寻找租房信息时,应通过正规房屋中介公司,不要轻信网上发布的租房信息,尽量到房屋中介公司的办公场所进行咨询、办理租房业务,并核实中介人员的身份。此外,应当在相关政府官网查询中介机构有无备案,是否存在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情况。 在租房前,应了解相关区域的房屋租赁价格情况,在网上筛选租房信息时,切莫轻信租赁价格明显偏低的广告,警惕不法人员套近乎、拉关系的行为。签订合同时,应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尤其是涉及的房租价格及各种费用、违约责任、转租弃租规定等。如果在签订租赁合同后,不法人员以暴力或威胁手段索要承诺价格以外的费用,应及时报警。
-
自费留学陷阱多 选中介要看“资格认定书”
自费留学已经成为时下消费热点,随之催生了大量的留学服务机构。为帮助留学者防范出国留学存在的消费陷阱,日前省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大家选择正规的留学中介机构,谨防消费陷阱。 据了解,由于目前留学中介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出国留学的消费纠纷也时有出现,为此,省消协针对目前留学中介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出一份消费提示,帮助有留学意向的学子参考。 选择正规留学中介机构。正规的中介机构,要具备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以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允许其开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业务的“营业执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一栏中仅有“咨询”而没有“留学中介服务”一项,则不属于专业资质的留学中介。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时,应查验是否具有上述两个证书的中介,同时注意查看资格认定书有效期是否已过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查看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海外院校庞杂众多,办学资质、教育质量以及能够为留学生提供的服务也千差万别。在选择国外的留学院校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情况,详细了解驻外使领馆对该院校的认证文件、中介机构是否与该留学院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或协议并报教育部门确认等信息。有关的大学毕业证书是否被国内承认,可到教育部涉外检查网站查询。 谨防咨询顾问违法招生。目前,一些中介公司给咨询顾问分配的任务量大,导致个别咨询顾问蒙骗消费者,使学生和家长轻信不实承诺上当受骗;也有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让学生申请到理想大学,暗示或直接帮助学生制作假材料,这种行为不仅会耽误留学者的前程,还可能被国外大学打入黑名单。所以,在办理出国留学过程中,不要相信所谓的“能人”,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和程序办理,避免走入留学消费陷阱。 注意甄别虚假广告宣传。对于鱼龙混杂的留学中介市场,申请人要谨防一些留学中介机构利用国内消费者教育信息平台提供不实信息,有意将国外二、三流的院校过度包装,虚假夸大为国外知名院校;也不要听信那些“无论你的条件优劣、学历高低,都能让你轻松实现留学梦,签证率达95%以上”或“零中介费”等虚假广告宣传,谨防一些不法中介机构趁机巧立名目乱收费。 签订合同保留消费凭证。签订留学合同,要参考教育部和有关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合同中除了要将双方权利、义务做出明确、清晰、合理的规定外,还应注意合同中署名的留学中介机构名称是否与其资格证书上的名称相符、有无退费等方面的规定,留学中介机构方面的签署人是否有其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书,防范合同条款中出现的“霸王条款”。缴付费用时索要发票,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据消费凭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让“黑广播”“伪基站”无所遁形
如果你在收听广播时,突然听到了一些明显夸大其词的广告,或者当你在玩手机时,突然接到了几条恭喜中奖的短信,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遭到了“黑广播”“伪基站”的攻击。 近年来,中国各类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也愈发多姿多彩。然而,“黑广播”和“伪基站”却日益猖獗,突出表现为诸如非法获取电信用户码号,发送诈骗信息或广告,非法设立诈骗网站、通讯群组、发布诈骗信息或者其它违法犯罪信息,制作、销售、提供“木马”程序和“钓鱼软件”等恶意程序。“黑广播”和“伪基站”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要渠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由于通过“黑广播”和“伪基站”进行虚假推销、贩卖广告或者实施诈骗,最终都可能形成庞大的利益链条。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在暴利的诱惑和驱使下,实施犯罪。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企业或者个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然为其提供网络服务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同时,新型违法犯罪手段层出不穷,作案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也给打击治理工作带来更大挑战。比如日前,某地侦查的一起“伪基站”案件中,工作组经过多个小时不间断的排查追踪,最终在一辆正在行驶中的白色轿车上查获了相关设备。 近年来,为有效应对“黑广播”和“伪基站”的挑战,中国政法机关重拳频出。据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查处“黑广播”违法犯罪案件531起(其中“黑广播”干扰民航案件12起),缴获“黑广播”设备444台(套);查处“伪基站”违法犯罪案件17起,缴获“伪基站”设备13台(套)。 同时,为从源头上根治灰黑产业链、切断犯罪利益链。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电信网络诈骗上下游灰黑产业链与犯罪利益链常见犯罪行为的刑法定性。凡是非法使用“伪基站”“黑广播”,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构成犯罪的,应当以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治理“黑广播”“伪基站”,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与防范。在收听广播节目时,不要去轻信那些夸大其词的广告,当收到各类中奖信息时,需提高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此外,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密码,如收到“伪基站”发来的短信,应立即向公安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