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遵循法治轨道,着力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支撑“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意见》确定了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是科学界定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和程序。将特定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必须严格以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为依据,并实行目录制管理。行政机关认定失信行为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认定后应如实记录失信信息。二是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公开范围和程序。公共信用信息是否可共享及在何种范围共享,是否可公开,应当根据合法、必要原则确定。公共信用信息公开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三是规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标准和程序。设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领域,必须以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为依据,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擅自增加或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其名单认定标准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形式确定,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部门规章形式确定。具体认定要严格履行程序。四是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对失信主体采取减损权益或增加义务的惩戒措施,必须基于具体的失信行为事实,直接援引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为依据,并实行清单制管理。根据失信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轻重适度的惩戒措施,不得随意增设惩戒措施或加重惩戒,确保过惩相当。五是健全和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失信信息外,失信主体按要求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均可申请信用修复。符合修复条件的,要按规定及时将其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共享公开相关失信信息,或者对相关失信信息进行标注、屏蔽或删除。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加强信用修复信息共享,切实解决“信用修复难”问题。六是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明确公共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严肃查处泄露、篡改、毁损、窃取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等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收集、买卖信用信息的违法行为。七是着力加强信用法治建设。加快研究推进社会信用方面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严格依法依规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意见》强调,要落实主体责任,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本行业信用监管主体责任,地方各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要对本区域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规范指导。要强化追责问责,对违法违规记录、共享、公开信用信息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要加强宣传解读,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及时阐释和解读信用政策。要把握时间节点,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规范完善已经出台的关于失信行为的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措施。
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 “放水养鱼”助企业如鱼得水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及时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各级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今年1月份至6月份,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有关部门和各地怎样贯彻落实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政策措施?企业在减税降费中获得感如何? 助力保供惠及民生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及时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口罩10.73亿只、防护服439万件,隔离衣470万件……疫情发生后,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全力保障防疫救治物资供应。“减税降费给了我们强有力支持。根据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公司在深圳投入各类生产设备约8000万元能够一次性在税前扣除。”稳健医疗财务总监吴克震说。 除了稳健医疗,深圳迈瑞生物、怡亚通等企业也在抗疫保供中充分享受减税降费红利。“减税降费政策针对性强,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与物资供应。”深圳市财政局局长汤暑葵说。 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中,除了医疗应急物资,粮油等生活物资的保供也十分重要。“我公司提出160万元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申请后,2天就到账了。”红蜻蜓(重庆)植物油脂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童女士表示,扩产能关键阶段,这笔退税资金到账有效缓解了企业现金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减税降费政策覆盖面广,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重庆在地方事权范围内出台系列降费措施,通过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充足的供给。比如,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将转贷应急周转金使用费率降低一半,为企业续贷提供过桥支持,预计全年转贷210亿元、间接节约融资成本6亿元。 在深圳,仅对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这一项政策,就为企业减负7亿元。以深圳盒马鲜生为例,仅1月份至4月份增值税就减免350多万元。 企业增活力添后劲 疫情给广大企业经营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冲击。在往年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实施减免缓等措施,加大了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力度。 8月3日,长沙茶颜悦色世界之窗店内,顾客排着长队购买奶茶。茶颜悦色260余家店铺在疫情发生后一度按下“暂停键”,如今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我们的门店都是小微企业,适用一系列优惠政策,上半年直营门店减免增值税1081万元,社保减免311万元,缓交企业所得税110万元,经营成本大大降低。”湖南茶悦餐饮公司财务总监成小凤说,7月份该企业店均营收28万元左右,创下了历史新高。 “减税降费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对促进复工复产、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企业扩大产能、加大投资发挥了作用,市场活跃度提升。”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何伟文说,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310亿元。 疫情对进出口冲击明显,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为支持稳外贸,财税部门出台政策明确,自今年3月20日起,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玻璃纤维系列产品及增强塑料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出口业务占总业务量的四成。“企业主要产品都在受惠范围内,预计全年为企业增加退税1140万元。”该公司财务人员李康志介绍。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2.5万户出口企业享受了此项出口退税政策红利。 同时,税务部门从增进出口退税便利化、加快出口退税速度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促进出口退税提速增效。在重庆,“全程电子退库”单笔退税最快当天到账,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较以往压减超过50%。 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企业,今年上半年办理出口退税420万元。“得益于湖南出口退税‘即报即办’制度,退税资金在1个工作日内就可到账。”威胜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钟喜玉告诉记者。 “退税资金‘活水’快速回流,为稳外贸起到‘护盘’作用。”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明安斌介绍,今年截至7月29日,该局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670.85亿元。 协同发力落实落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汤暑葵介绍,深圳市建立财政、税务、社保、医保等部门联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深圳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形成以网上办税为主渠道、大厅全面提速控流的办税格局。“我们认真做好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尽力的要求,助力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国钧说。 随着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深圳市场主体活力快速恢复。全市350万户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总体销售收入已全面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整体复工复产率近100%。 今年以来,湖南省财政厅第一时间建立健全减税降费工作机构,搭建财政、发改、税务、人社部门协调机制,提前谋划税费政策措施,做好减税降费分析测算,率先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在岳阳市,减税降费工作纳入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重点财税工作考核。 “为确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直达企业、为市场主体‘赋能’,我们实行网格化服务,强化政策落实情况跟踪问效。”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副局长王建平说。据悉,湖南省建立各级税务机关干部共赴企业调研辅导制度,为蓝思科技等企业解决政策适用、资格认定等涉税问题,并形成政策落实指南,在全省应用。 在重庆,市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和财政部重庆监管局、审计署重庆特派办,联动强化减税降费监管工作。同时,实施“银税互动”、提升涉税数据增值服务,纳税信用与金融信贷挂钩,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重庆将更加积极有为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全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重庆市财政局税政处处长陈军武说。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规范药品零售企业配备使用执业药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查实的“挂证”执业药师要录入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撤销其注册证书并坚决予以曝光;还要将“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551,924人,环比增加9959人。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3.9人。 针对当前部分地区执业药师不够用、配备难的实际情况,《征求意见稿》明确,各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不降低现有执业药师整体配备比例前提下,可制定实施差异化配备使用执业药师的政策,并设置过渡期。过渡期内,对于执业药师存在明显缺口的地区,允许药品零售企业配备使用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承担执业药师职责,过渡期不超过2025年。 在执业药师的配备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辖区内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队伍实际情况,结合经营品种、经营规模、地域差异以及药品安全风险等因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阶段、分区域推进执业药师配备使用,稳步提升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配备使用比例。 在执业药师的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强调,过渡期内,各市县负责药品监管的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对药品零售企业按规定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情况进行登记,建立相关信息档案。对查实的“挂证”执业药师要录入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撤销其注册证书并坚决予以曝光;还要将“挂证”执业药师纳入信用管理“黑名单”,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切实发挥执业药师作用,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药学技术人才积极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逐年提升辖区内执业药师的配备使用比例;要规范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促进执业药师持续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探索建立多部门政策联动机制,促进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和执业药师队伍健康发展。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生命,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张家口市紧紧围绕《张家口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规划》目标任务,贯彻“四个最严”,落实党政同责,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通过构建“五大体系”,保持了全市稳中向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 完善食药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市政府食安委主任由市长直接担任,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强化重点工作牵引,建立全市“一盘棋”格局,全力推进工作落实。以机构改革为着力点,建立完善“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监管模式。全市已建立19个一级网格,271个二级网格,4304个三级网格,6964名基层协管员有效履职,对“三小”业态巡查覆盖率超过90%,初步建成了网格化监管电子地图。加强食药监管制度建设。围绕推进示范创建,制定完善全程监管、局际联动、行刑衔接等25项工作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日常检查、隐患排查、应急处置、舆情监测、信息公开等128项监管措施进行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网络订餐监管指导意见。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形势分析会,全面分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安排部署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市食安委各有关部门相继开展相关风险监测工作,在全市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防线。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起草修订《张家口市冬奥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全方位开展应急演练,先后在多个县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和冬奥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桌面推演活动。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食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强化信息报告时效性、准确性。 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食药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规划新建6100平米的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检验资质、资质能力位居全省前列。新建崇礼区食药检验检测室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和检验仪器设备招标工作,投入运行后将全面提升全市冬奥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能力。与日本岛津公司就检验技术层面进行交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技术研究合作实验室”,为保障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需要引入国际高端技术支持。提高食药监管信息化水平。建成市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指挥中心,企业信用信息动态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5个平台投入运行。崇礼区着眼保障冬奥会食品安全,建成县级智慧监管指挥平台,通过网格化电子地图,对监管人员现场检查实时调度、对生产经营单位运营情况实时监控、对监管信息实时传输。 打造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依托“国家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统”开展追溯体系建设,产品实现佩带“身份证”上市,以多维追溯码为载体,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消费者通过任何扫码软件即可获取所有动态追溯信息,监管部门可以用专业的扫码枪获取专业信息。市智慧食药监指挥中心完成建设任务,675家重点企业相关数据及健康体检管理等进入平台,全市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及11家乳制品企业全部实现产品质量电子追溯,在25个种养殖基地和3家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大力推广“网络厨房”建设,主城区189家学校食堂全部开通“网络厨房”,餐饮食品安全实现实时在线监管。 建立社会共治体系。加大食药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权威媒体传递监管动态,普及安全常识,曝光典型案件。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工作动态和食药安全小常识。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曝光食品药品典型案例,保障群众知情权,有效震慑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建成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约谈、“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失信企业进行约谈;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全市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均设置和制定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大力推行良好生产经营行为规范,确保良好行为规范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规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内部管控制度,建立食品安全“清单式”内部巡查制度,将食品生产企业14类76项内容、食品流通企业6类24项内容、餐饮服务单位19个环节89项内容纳入“清单式”巡查记录。畅通食药投诉举报平台,推进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12315指挥中心)整合工作。组建新的投诉举报中心,食药安全投诉举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符合有奖举报条件的案件给予举报人奖励,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宣传有奖举报,号召公众积极提供有效线索,共同参与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
为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并施行《哈尔滨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哈市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度,对信用承诺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将承诺履约情况记入承诺人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开展市场主体及从业者诚信教育,突出创新创业主体,对律师、教师、医师、导游等和房地产中介、金融、交通运输等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入职诚信教育。 规范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整合形成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形成覆盖各部门、各地区、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推动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和行政监督检查等其他行政行为信息,在作出行政决定后7个工作日内依法依规上网公开。 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 哈尔滨市将加大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力度,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综合研判信用状况基础上,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与信用等级相结合,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 哈尔滨市将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在金融、养老、幼教、家政、食品药品、旅游文化、体育、农资等领域,探索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制度,对存在失信行为但严重程度尚未达到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标准的市场主体,可实施与其失信程度相对应的严格监管措施。 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根据国家联合奖惩备忘录奖惩措施,依法依规汇总本部门联合奖惩措施,形成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对屡犯不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市场主体,依法依规逐出市场 哈尔滨市将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以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养老托幼、城市运行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领域为重点,实施严格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对拒不履行司法裁判或行政处罚决定、屡犯不改、造成重大损失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直至逐出市场。 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对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进行失信惩戒,将相关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归集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积极推动信用报告应用,逐步扩大信用报告应用覆盖面 哈尔滨市将积极推动信用报告应用,推动在招标投标、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事项中,积极发挥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作用,逐步扩大信用报告应用覆盖面。 加大信用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力度,加强信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严肃查处违规泄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等行为。 积极引导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监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会员信用记录,开展信用承诺、信用培训、诚信宣传、诚信倡议等,引导本行业经营主体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
30日,记者在全省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暨“信易贷”业务培训视频会上获悉,我省持续优化金融环境,助力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截至10月25日,我省在全国“信易贷”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533家,成功授信53笔,授信金额合计2.72亿元。 据悉,“信易贷”平台是覆盖全国、兼容地方、涵盖多种融资服务模式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是以市场主体的信用为核心条件,金融机构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减少对抵质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提高市场主体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的贷款方式。目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当前,全省各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系统和银保监部门正在积极努力,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信易贷”平台,充分发挥信用信息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龙江市场主体纾难解困,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近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会,提出在3年~5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合作示范区,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 会上,江浙沪皖等地省级交通运输、海事主管部门签署《长三角海事监管领域信用管理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根据《备忘录》,长三角地区将共同建立信用记录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全面记录信用主体信用行为,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明确认定依据、标准、程序以及异议申诉和退出机制。对存在失信行为但严重程度尚未达到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标准的市场主体,实施与其失信程度相对应的严格监管措施。依法依规建立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开。此外,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还将开展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合作,共同提升信用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用信息安全保护,引导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监管。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陆立明表示,在长三角区域加快推进海事监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利用3年~5年时间逐步完善区域信用制度机制,加强信息联网共享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为长三角区域航运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下一步,长三角地区将利用新技术创新海事协同监管模式,统一规范船舶交通管理,构建长三角统一的船舶交通管理规则和标准。
今后,辽宁企业在环境方面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将在行政许可、采购招标、评先评优、信贷支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6月5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中国银保监会辽宁监管局重新修订了《辽宁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企业持续改善环境行为。 根据新修订的办法,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均在参评范围内,同时还包括上一年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或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以及上一年度产生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在辽宁开展服务的自动监测(监控)设施运维、环境监测等社会环境服务机构也在参评范围内。同时,鼓励未纳入上述范围有污染源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自愿申请参加环境信用评价。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建立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公布评价结果。”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董丽新介绍,环境信用评价周期为一年,企业环境信用初始分值为10分,环境行为信息产生后,根据记分标准进行记分,生成相应的环境信用等级动态评价结果。预计今年参与评价的企业在3000家以上,年度评价结果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向社会公布。 在记分标准上,新修订的办法赋分明确,对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企业如有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或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等情况,均扣10分;自动监测(监控)设施运维机构,如有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等情况,扣10分。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如有出具虚假检验监测数据、报告等情况,扣10分。同时,记分标准中也有加分项,企业签署环境信用承诺书加1分,连续两年无环境违法行为和失信行为加3分。 据介绍,环境信用由优到劣依次为守信企业、一般守信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对失信企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大污染源环境监管随机抽查频次,取消参加环保评先评优活动资格。对严重失信企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监管,将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会共享给省级信用管理部门,在行政许可、采购招标、评先评优、信贷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等工作中引用。”董丽新表示,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还将逐步扩大参评企业范围,促进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主动提升环境信用等级,实现绿色发展。
日前,《沧州市信用红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建立健全信用“红黑名单”管理与应用制度,实现信用“红黑名单”信息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行政机关要将“红黑名单”信息与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并创造条件嵌入本部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和具体工作流程,带头查询使用“红黑名单”信息。 《办法》所称信用“红黑名单”,是指由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认定,可用于识别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下简称信用主体)有关守信或失信的数据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表彰、奖励、诚信示范、优良等级评价等良好信息,以及存在的严重违法、违约、违纪行为的相关不良信息。 各行业领域的“红黑名单”认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各部委出台的联合奖惩备忘录规定的联合奖惩对象;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反映相关主体基本情况的登记类信息;刑事处罚、行政许可等反映主体诚信状况的信息;拒不履行生效司法裁决的信息;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者掌握的信用主体受表彰奖励等信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可作为“红黑名单”认定依据的其他信息。 “黑名单”认定后,认定部门应将其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领域“红名单”进行交叉比对,若“黑名单”主体之前已被列入“红名单”,应通知“红名单”认定部门将该主体从“红名单”中删除。认定部门可以把在重点领域发生较重失信行为或多次发生轻微失信行为,但尚未达到“黑名单”认定标准的信用主体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以书面通知的方式予以警示,并将重点关注名单推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办法》提出,“红黑名单”的发布遵循“谁监管、谁认定、谁发布”,由认定部门通过部门门户网站、信用中国(河北沧州)和其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认定部门应当依法出台针对“红黑名单”主体的奖惩措施,并根据联合奖惩机制对“红黑名单”主体实施联合奖惩。对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主体,相关部门可依法实施与其失信程度相适应的失信联合惩戒。 鼓励各类社会机构查询使用“红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对列入“红名单”的主体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服务便利。 鼓励“黑名单”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认定部门认定失信“黑名单”时,应结合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依法明确相关主体能否修复信用以及信用修复时间和方式。对可通过履行相关义务纠正失信行为的“黑名单”主体,在其履行相关义务后,可依照有关规定向认定部门申请退出。 “黑名单”主体具备下列情形之一,应当退出,认定部门将相关主体从“黑名单”中删除:经异议处理,“黑名单”主体认定有误的;通过主动修复符合退出条件并经认定部门同意的;有效期届满自动退出的;认定标准发生改变,主体已不符合新认定标准的。 “红名单”主体具备下列情形之一,应当退出,认定部门将相关主体从“红名单”中删除:经异议处理,“红名单”主体认定有误的;有效期内被有关部门列入“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或发现存在不当利用“红名单”奖励机制等不良行为的;“红名单”有效期届满自动退出的;“红名单”认定标准发生改变,主体已不符合新认定标准的。
记者6月15日获悉,为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全面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沈阳市聚焦10个行业领域,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今年以来,沈阳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全面深化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持续增强安全生产基础,加大隐患整治力度,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截至5月底,沈阳市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9%、20.4%,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54%。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补短板、强弱项,沈阳市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及两个专题方案和10个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方案。沈阳市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项整治推进工作专班,一方面,推动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沈阳市将推动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査治理由部门执法督促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 其中,2022年底前,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达标;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同时,沈阳市将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 在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方面,沈阳市将聚焦危化品、非煤矿山、消防安全、道路运输、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特种设备、涉爆粉尘10个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在工业园区整治方面,今年年底前,化工园区将绘制成地下排水系统、消防设施分布等基础工作的8张三维电子图,建设覆盖园区、辐射周边、覆盖主要贮存区域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消防安全整治方面,2021年,“一区一策”完成50%的老旧小区消防车通道治理;2022年,完成辖区全部老旧小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