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政务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安全、数据溯源、可信共识等特性,打通其壁垒,促进信息共享互认,最大限度减少办事企业群众重复提交证照和证明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反复审核的成本,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办事企业群众满意度。 3月6日,重庆市新注册登记营业执照全部加入政务区块链,并发出了第一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营业执照,这是我市实施“全渝通办”、探索政务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谈及政务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初衷,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杨建权介绍,当前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在业务规范标准、数据开放共享、法律法规支撑等诸多方面仍面临一些瓶颈亟待破解,特别是政务服务的信息壁垒、环节壁垒、层级壁垒、监管壁垒和信任壁垒依然存在。 杨建权解释,开展政务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信息安全、数据溯源、可信共识等特性,打通其壁垒,促进信息共享互认,最大限度减少办事企业群众重复提交证照和证明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反复审核的成本,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办事企业群众满意度。 据悉,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以实现政务服务“全渝通办”为目标,围绕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和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化、智能化。 据了解,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重庆一直在探索中前行,这得益于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的高度重视。201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 2018年11月,重庆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层面的政务区块链创新应用,统筹建立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助推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档案、电子签章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互认,并先期在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逐步向政务服务其他领域拓展,为全国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过3个多月的技术攻坚,目前重庆区块链技术在助力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一些领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企业开办事项中,全市所有电子营业执照通过区块链集成市场监管、税务、公安、银行等部门信息,实现数据保密传输、参与多方共享、信息同步更新、记录不可篡改等行政管理和服务要求,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了企业开办整体效率。 而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通过区块链构建横跨立项、规划、施工、验收四大阶段的全流程审批服务,实现申请材料、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的电子化、可溯源、可信共享及全程安全加密,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限,同时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可实现提前预审、容缺受理、提前告知材料准备和审批结果,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增强了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这一幕幕生动的应用场景,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区块链技术支撑。蚂蚁区块链产品资深总监李杰力介绍,近年来,区块链从概念走向应用,引领着多个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尤其是在政务服务领域,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应用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电子证照数据库,有效解决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证件查验难题,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互认,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是政府治理理念创新、审批服务程序重构、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改革”杨建权介绍,下一步重庆还将围绕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布局完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和通用服务平台(BaaS),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机制,建立完善区块链人才引进和培育相关政策,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区块链技术研究应用,推动形成联盟链和公有链,实现政府部门、市场主体、老百姓三方之间信息互通、信用融合、相互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社会信用度,促进公开透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国第37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消费者协会联合举办的“信用让消费更放心”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消费领域专家齐聚高原,共话“信用”建设,引导消费者放心消费。 此次论坛的主题以中消协发布的“信用让消费更放心”年主题为主,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快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倡导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自觉完善诚信经营行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鼓励引导消费者依法主张自身权益,积极行使监督权,主动参与消费后评价,形成让消费者敢监督、愿监督、能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积极发挥消费者协会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职能作用,推动调查体验、比较试验等评价信息及消费维权,助力建立消费领域信息体系。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公保扎西介绍,信用是一个企业吸引顾客、赢得市场最有用的法宝之一;也是消费选择最有效的催化剂。消费领域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支付风险、信息泄露、霸王条款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经营者信用缺失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等还得不到充分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信心和消费者满意度,制约着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为此,希望通过聆听消费领域专家专家学者的讲解,引导消费者放心消费。 “就青海而言,我觉得重点要集中于公民诚信、市场诚信和媒体诚信三个方面。据统计,2018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达到603.23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260万人,如何提高乡村常住人口的消费质量,是青海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中之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李双元说。 针对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李双元认为,最基本的还是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按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实在在的把宣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做细做实。同时,要加大信用缺失惩罚力度。虽然惩罚力度在加大,但还是不能根除,这就要求必须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落到实处,让不遵循规则的行为主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立表示,只有构建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才能保证消费安全,也才能实现在产品消费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