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朝阳市、喀左县妇联和喀左县紫砂协会及爱心人士将捐赠的物资送到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家属手中。喀左县副县长陈彩霞参加了捐赠活动。 陈彩霞指出,喀左县5名驰援武汉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敢为人先,不惧艰险,逆势而上,在疫区前线与病毒抗争,表现出喀左最美医护人员的大爱和担当,践行了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在他们背后离不开家属的全力支持和默默付出。我们将更好地支持医护人员安心工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病救护工作中,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工作。 陈彩霞指出,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喀左县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安排部署,将各项防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保持零确诊病例,但是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需要全县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全县防疫工作者们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社会各界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款捐物,积极奉献爱心,为疫情防控贡献更大力量。 在此次捐赠活动中,朝阳市妇联捐赠了价值1万元的有机猪肉和有机小米。喀左县妇联和喀左紫砂协会分别捐款5000元和3万余元。
为减少人群聚集,在保证安全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龙城区税务局积极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确保广大纳税人及办税服务厅疫情防控和涉税(费)受理两不误,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据介绍,该局一是着力服务保障。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电子税务局操作手册,确保前台操作人员熟悉电子税务局业务、网上办税流程,会实际操作,对纳税人“非接触式”办税业务答疑解惑,消除纳税人网上办税畏难情绪,不断提升纳税人自主办税意识。严格执行办税服务厅值班制,畅通咨询通道,及时解决纳税人问题。时刻关注办税员身体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对办税服务厅办公场所通风消毒,备好体温计及防护用品。二是着力解决问题。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切实保障发票供应等。推行“线上申领、线下邮寄”方式,免费为纳税人邮寄发票,解决企业急需用票问题,保证纳税人“足不出户”正常申领发票,有效减少纳税人往返办税服务厅次数,实现“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三是着力立体宣传。通过办税服务厅、税企联系群、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公告、通知、办税提示,全方位向纳税人宣传“非接触式”办税方式方法、操作流程和方便快捷办税优势,并第一时间发布疫情期间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纳税人、缴费人使用电子税务局、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自助办税终端等办理税费业务。及时对未申户进行温馨提示,针对不能线上办理的业务,主动预约纳税人提前办理,引导纳税人合理安排办税时间,避开征期中的高峰时段进行申报。
市安委办采取多项措施,继续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指导,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 严格把握开复工安全条件。市安委办组成4个检查指导组,继续奔赴县(市)区和市直管企业,督促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开复工安全生产的4项程序和6个准备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坚决不能复工复产,避免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继续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按照全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方案安排,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检查指导,紧盯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消防火灾、金属冶炼、军工民爆、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坚决治理各类安全隐患和行业领域突出问题。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省安委会统一安排,自即日起至4月末,针对各行业领域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帮助企业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复工复产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营造全社会安全生产浓厚氛围。通过发放培训资料自学、利用视频网络教学等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防护能力,减少低级失误引发的事故。
2020年2月28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2例治愈出院病例,其中沈阳市1例、朝阳市1例。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21例,治愈出院95例,死亡1例。 现有25名确诊患者在院治疗,其中有23名在沈阳、大连、锦州三个省集中救治中心治疗(沈阳中心10人、大连中心8人、锦州中心5人),其余2人分别在朝阳市、葫芦岛市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25名在治患者中,危重型病例1例,无重型病例。 全省121例确诊病例中,沈阳市28例、大连市19例、鞍山市4例、本溪市3例、丹东市7例、锦州市12例、营口市1例、阜新市8例、辽阳市3例、铁岭市7例、朝阳市6例、盘锦市11例、葫芦岛市12例。 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71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2716人,现有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朝阳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对广大党员的号召,动员组织党员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月28日上午,蹇彪、谢卫东、刘朝震、艾红锷等市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捐款。 根据中组部关于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2月27日,市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党员捐款的动员组织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斗争。捐款将用于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等,资助因患新冠肺炎而遇到生活困难的群众和因患新冠肺炎去世的群众家属,慰问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牺牲的干部群众家属等。
因全市中小学受疫情影响延迟开学,朝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决定,推迟恢复朝阳市区中小学校周边道路限时禁行措施。具体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 特此通告 朝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2020年2月28日
为了加强我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出租汽车在途监管,更好地保障全市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健康、安全出行,确保对重点疑似人员行程轨迹实施及时有效追溯,现将在全市实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出租汽车实名登记的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从即日起,全市在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和出租汽车张贴二维码,市民进站和乘车时,须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自动导入有效联系方式。未携带手机或使用手机不便的,由驻站人员或司乘人员协助扫描登记或进行手工登记。 二、各相关运输企业要切实履行实名登记主体责任。公交车、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和出租汽车要做到“一车一码”。驾驶员和乘务员要主动宣传,有序组织乘车登记,禁止不登记人员乘车。 三、交通运输与相关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管理,实名登记有关信息应使用专用服务器予以保存,仅为疫情防控追溯使用,坚决杜绝个人敏感信息外泄。 四、广大人民群众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出租汽车时,应积极配合、主动进行扫码登记。要团结一致、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朝阳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2月28日
为确保全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龙城区卫健局认真履行指导、防控、监督职能,强化“惠企暖企”保障和服务,当好企业开工复工“保健医”,助力企业平安健康发展。 随着复工复产企业增多、返岗人员增多,该区卫健局不断强化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企业开复工专业指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工作的调度安排。2月23日,该局成立18个企业开工复工疫情防控指导组,深入各镇街、高新区、农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豪德、钢材市场等地,现场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该区疾控中心派出10名专业人员加入督导组,对全区开复工企事业单位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和宣传教育,帮助企业、商铺掌握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要求落实好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防护措施。该区卫生监督局对全区生产经营型开复工企业、民营医疗机构、公共场所进行“面对面”现场指导监督,持续对疫情防控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督导考试。截至目前,该局共监督医疗机构、公共场所、消毒剂生产经营性单位55户次。
2014年以来,凌源市有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至2019年,共投资6070.4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使项目区所在的小城子镇、万元店镇、四合当镇、三家子乡、乌兰白镇、刘杖子乡6个乡镇24个村4.8万农民受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凌源市始终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放在首位,每年,农发办和规划设计单位都要共同到项目区,组织项目乡镇和项目村有关人员及农民代表,共同商讨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听取乡镇、村、组和农民意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重点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五年来,项目完成改建维修机电井180眼、井房179座;铺设地埋输水管路216.19公里;渠系建筑物涵洞1座621米;修建砂石机耕道路总长49.91公里;安装量水设施水表181块、安装管道出水栓5511个、温室大棚节水微喷灌设备1300套、水泵181台套;完成在项目区架设农电线路33.44公里,安装变压器147台。二是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五年来,项目完成平整土地600公顷,深松土壤2587公顷;秸秆粉碎还田893公顷;进行土壤检测400个点,涉及面积2587公顷;建设农田林网18.8公顷,购买及栽植苗木2.75万株;田间病虫害防治面积(IPM)2812公顷,采用物理防治,购置232套病虫害防治设备;新品种示范推广13个,推广面积601公顷,示范推广新技术14项,推广面积720公顷。三是机构能力建设,把新品种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传授给项目区农民,并先后组建了12个农民种植业合作社和7个农民用水协会。四是科学设计项目与实施有效管理。依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规定,在建设实施、资金拨付、物资采购、监测评价、竣工验收、招标代理费等管理性工作,保证了项目有序开展和顺利实施。 五年来,凌源市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始终坚持以项目区农民利益为根,坚持培根筑魂,如今已是硕果盈枝,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区实现新品种示范面积达到601公顷,新技术推广示范面积720公顷。项目共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面积4.31万亩,年节约水量211万立方米,新增林田防护网面积1800亩,修建方塘2座,维修水井180眼,新增粮食产量383.79万公斤,新增果蔬产量187.43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567.1万元。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13931户,受益农民4.8万人,农民年纯增收921万元,人均年增收190元。尤其是结合脱贫攻坚,使12个贫困村1689名贫困人口年增收纯收入32万元。
为确保全区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龙城区应急管理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对企业开复工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该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区应急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并组建了4个队投入到企业开复工检查工作中。通过查看资料、现场检查以及与企业负责人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企业返岗工人信息摸排情况、疫情防控措施和物资储备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复工复产等相关情况,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复工复产备案审查制度,严格按照企业复工复产“七不准”和五项程序落实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复工,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