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商务局、市文明办联合开展2020年度天津市“诚信经营承诺示范店”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贯穿全年,涉及百货零售、餐饮、家政、洗染、美发美容、药品流通、汽车流通、黄金珠宝零售、专业交易市场等行业,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对首批“诚信经营承诺示范店”进行复核,将违背承诺的企业从名单中清除。二是经过企业申请、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荐、信用报告核查、公示等环节确定第二批“诚信经营承诺示范店”。三是组织企业签署所在行业《企业诚信经营承诺书》并向社会公示,履行承诺情况记入企业信用记录,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归集。四是广泛开展专题宣传和典型展示。 “诚信经营承诺示范店”活动通过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开展综合信用承诺和产品服务专项承诺,逐步建立商贸流通行业“红名单”;通过信用承诺公示,开展常态化群众监督,将践诺情况记入信用记录,为企业戴上守信“紧箍咒”;通过信用报告应用和大数据审核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将失信企业清除出名录,破除其侥幸思维“保险箱”;大力宣传守信企业,树立诚信兴商的“风向标”,提升诚信价值。 本次活动发挥相关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功能,制定具有行业特色、契合消费者期望的诚信经营承诺书,百货零售、家政、美发美容、专业交易市场行业将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纳入承诺内容;药品流通、黄金珠宝零售行业承诺杜绝过度宣传和虚假广告;餐饮行业将拒绝烹制野生动物、反对浪费、推行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纳入承诺内容。
“找月嫂就是想找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今年6月底,南京市民谈女士变身“新手妈妈”。她告诉记者,选择月嫂最看中的就是对方的能力、健康以及信用情况。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为了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启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这表明我国家政服务业进入信用时代,消费者只需“扫一扫”就知“阿姨”信用如何。 让消费者安心放心 做决定前,谈女士在当地一家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浏览了多位月嫂的评价以及档案册。“评价中有人反馈月嫂虚构从业经历和证书,我比较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谈女士说。 为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发建设了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应用“家政信用查”。 《工人日报》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各大手机应用市场已上架“家政信用查”服务员端和消费者端两个应用程序,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下载相应客户端。 截至发稿,“家政信用查”已有企业信息数1.2万余条,家政服务员信息数超900万条,访问次数高达7000多万次。 “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的启用,能够让消费者更安心放心,雇主和服务员之间的信任进一步加强,对家政服务员来说,可以获取雇主更多的尊重,工作体验也会更加舒适。 ”家政经纪平台“阿姨来了”副总经理刘佳表示。 谈女士也表示:“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感觉正规、让人放心,我会选择使用,‘扫一扫’就知道请的‘阿姨’信用咋样。 ” 可查询服务员与企业两类信用信息 记者了解到,注册登录后,在“家政信用查”APP可查询家政服务员和家政服务企业两类信用记录。 消费者可在“家政信用查”平台查询包括服务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身份信息,犯罪背景核查结果,以及从业经历、培训情况等信用信息。 家政经纪平台“阿姨来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已于去年9月着手进行信息登记,目前已帮助约3000名家政服务员完成诚信认证。 “我本人比较关心我所在的企业是不是正规、能不能给我提供比较好的培训机会,客源多不多。另外如果出现纠纷,企业能否帮助我积极处理。”从业10余年、服务过70余个家庭的母婴护理师秦万英对记者表示。 像秦万英所关注的企业信用情况,同样可以在“家政信用查”平台上免费查询到,并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开放。 开启知情权、隐私权、双向选择权“三重保障”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在查询家政服务员的信用信息时,需服务员本人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授权,防止家政服务员的信息被盗查。 若企业想要查询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也需本人授权,授权有效期为30天;若服务员30天后未再次授权,其信用记录将停止更新,信用查询证书将失效。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在相关发布会上表示,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还要保障家政服务员的隐私权以及企业和服务员的双向选择权。 根据商务部监测,目前,家政行业总体正在加快复苏,复工率逐月提高。6月底,全国家政公司复工率达90%以上,大中型家政企业均已全面复工,营业收入同比降幅逐月收窄。 “我相信,通过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的搭建,能够更好地助力家政业在‘阳光下’回暖,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促进消费者、服务员和企业,乃至于整个行业都在透明、诚信的环境下健康有序发展。”刘佳说。
8月22日,银保监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很快,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五家大型银行较年初增长34.6%,提及金融业的风险成本,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近期的金融风险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金融系统感到很有信心的是,目前普惠金融不仅取得量的提升,也获得质的飞越。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经国务院批准,上半年,六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目前各省市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监管部门主要是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具体有几个方面:一是配合地方政府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补充资本和化解风险的实施方案;二是支持地方政府继续通过多种市场化途径引进投资,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三是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四是坚守市场定位。;五是加快廉洁金融文化建设,加大金融反腐力度,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针对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的落实情况,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业对外开放决策部署,2018年以来陆续出台了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目前相关法规制度修订基本完成。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目前还有一些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外资机构正在开展市场调研,有的已明确了扩大在华业务的计划,有的已递交了开设机构的初步申请。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将会有更多外资机构参与到我国金融市场。
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该厅将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强化对社会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严防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四川将环境监测信息全过程在线申报审核。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通过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环境监测信息,让“企业在路上跑”转变为“数据在网上跑”,取消企业线下申请流程,生态环境部门同步在线审核,缩短申报和审核时间。据了解,目前系统在线登记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达到286家,在线申报环境监测项目达到5.7万余个。 同时,环境监测行为全过程在线留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实现从监测采样到实验室分析的实时定位,全过程留痕,对社会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执行监测业务进行全流程监管,严防数据造假。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机构等信息在线公布。
日前,江苏省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为强化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江苏将建立故意侵权等严重失信“黑名单”,依法依规限制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申请企业上市辅导备案、招标投标、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等。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介绍,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归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行政裁决、行政处罚和抽查检查信息,按照失信等级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建立知识产权故意侵权、恶意申请等严重失信名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也是强化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惩戒的举措之一。意见要求,综合运用行为保全、惩罚性赔偿、刑事裁决等措施,对严重、恶意侵害知识产权和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意见还明确,探索运用网络监管技术手段发现线上侵权假冒行为,加大线下源头追溯和打击力度。强化对视听节目、文学、游戏网站和网络交易平台的版权监管。督促指导平台管理者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知识产权核验,完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删除侵权内容,屏蔽或断开侵权链接。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为建设质量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个部门定于2020年9月联合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建设质量强国 决胜全面小康”。 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质量提升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企业通过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推动开展云上“质量开放日”、质量云课堂等活动,以线上展厅、线上培训、专家远程诊断等形式,加强科学质量管理方法交流互鉴,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在严格监管执法、净化市场环境方面,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要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及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强化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对防疫物资和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在强化消费维权、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强调,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加大维权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落实企业保护消费者的责任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向社会和消费者开展放心消费自我公开承诺,强化信用约束和信用惩戒,开展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检查,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严禁借活动名义向企业摊派收费、搭车收费等行为。鼓励充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各地还要把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与促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达产、打通产业循环,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达产方面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质量问题,让群众感受到“质量月”活动的成效。
“没想到还能享受到‘优待’!”几位省内运输企业负责人近日谈及一次融资的金额和速度,连呼意外,倍感振奋。 不久前,江苏康宇物流有限公司、常州同和货物运输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运输企业单笔成功融资金额均达1000万元。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累计有354家运输企业获得了融资授信,累计撮合授信金额8.67亿元,平均单笔贷款审核时间压缩至3.56天。 “为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运输企业发展,省交通运输厅与省联合征信平台合作,根据企业信用状况、疫情期间承担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情况以及融资需求等,统一筛选推荐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打通融资‘绿色通道’。”省交通运输厅政研室副主任蒲政表示,这极大缓解了运输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压力,为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形成了一种信用有价的导向。 今年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信用数据库总共归集公共信用数据约275.1万条,其中建设市场8万条,运输市场267.1万条。全省已实施联合惩戒处罚800多件,责令停业整顿企业700多家,吊销证照企业近20家。蒲政介绍,实践表明,发布企业信用状况,让社会理性选择服务质量好的、信用高的企业,集中放大这些企业的资源,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京杭运河苏北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段之一,常年航行船舶约2.6万艘,从业人员超5万人。苏北航务处处长金坚良表示,为维护过闸秩序和市场秩序,苏北航务处用信息化手段为过往船舶逐一建立“船舶诚信档案”,由系统记录船舶航行、过闸过程中的行为,并自动对船舶过闸、航行等6种行为给予加分操作,对船舶过闸过程中瞒报真实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等17种行为给予减分操作,系统会根据船舶信用分评定星级,以此提供差异化服务,鼓励、引导船员共同维护良好的过闸秩序和健康的市场秩序。 今年初,淮安船闸一号闸大修,造成通行能力受限,船舶的待闸时间从过去不足48小时延长到8天以上。大家都在排队时,因诚信积分高而被评定为“十佳”的洪泽航运有限公司所属苏洪航拖29船队享受到优先过闸的政策,只花24小时就过了淮安闸。该公司业务科工作人员苗加前告诉记者,这趟船从淮南运煤到无锡热电厂,一个航次一般20天,如果不能及时过闸就会影响周转时间,省下8天时间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如今在苏北运河上过往的船舶,对诚信分“分分计较”,苏北运河的通航秩序也越来越好。 苏北航务处党委书记周进介绍,目前,苏北航务处与镇江海事局、扬州市地方海事局、镇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镇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镇江市港口发展集团等六家单位对接沟通,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实现了京杭运河与长江干线信用船舶名单互认,共同构建联合信用机制,最终让守信者畅行无阻、失信者步步难行。 有加分就有扣分。7月初,苏北航务处公布了首例失信船舶联合惩戒方案:鲁济宁拖2799因违反海事监管领域信用承诺,被扣除诚信分50分。处理后,该船诚信分从249分降至199分。受此影响,今后该船舶的过闸等待时间将进一步延长。 7月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并实施多个重头文件。《江苏省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和《江苏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对运输经营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了细化。《江苏省内河航道船舶优先过闸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展内河航道船舶过闸管理中的守信激励政策应用路径。《江苏省交通运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规定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红黑名单”的认定、公示、异议处理和发布,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与名单移除等内容。规范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行业监管正式由管行为向管信用转型。 7月起,江苏交通部门将每年公布一批信用“红黑榜”。据此,“红名单”可以在政府资金支持、采购招标、资金审核、市场准入、日常检查、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激励措施,“黑名单”则将受到相应的联合惩戒。同时,上了“黑名单”的失信行为,也可在一定时间内修复。上了“红名单”后,若有失信,会被剔除。这一名单还将被推送至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现代行业治理体系,不仅会让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感受到信用的温度,也能让其更自觉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下阶段,江苏省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工作将全面围绕推进行政管理从“门槛管理”向“全程监管”的转变,综合运用多重信用监管手段,以“柔性引导”实现“信用自觉”,以“管得好”支撑“放得开”,创新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推进江苏交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8月19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2019年度重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发布会,会上表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2019年度对82家省级重点排污单位为评价对象开展了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结果显示:2019年,在全省82家省级重点排污单位中,环保诚信绿牌企业0家,环保良好蓝牌企业74家,占90.2%;环保警示黄牌企业7家,占8.5%;环保不良红牌企业1家,占1.2%。 2019年青海省开展环境信用评价的重点企业中,评定红牌企业1家,为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审核分数59分;黄牌企业7家,分别为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审核分数78.65分,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审核分数71.48分,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审核分数76.28分,青海耀华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审核分数74.5分,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审核分数76.17分,格尔木市污水处理厂,审核分数78.05分,青海省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审核分数63.89分。 青海省自2014年以来持续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按照企业自评、县级初评、市(州)复核、省级审核发布的工作程序,对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中涉及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4大类,具体指标包括大气及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一般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噪声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排污许可证等21项评价指标,开展客观、公正的全面评价。企业环境信用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表示。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将及时组织召开警示及不良企业约谈会,提出整改要求,做好整改修复工作解读。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工作机制,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守法氛围。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印发《关于信贷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按市场化原则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下沉大银行服务重心,六家银行总行每年分别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 在信贷聚焦领域上,《通知》指出,信贷支持将聚焦县城及县级市城区,特别是120个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兼顾镇区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2015年以来“县改区”“市改区”形成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具体包括县城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县城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县城商业步行街、体育公园等其他基础设施。 关于信贷支持力度,《通知》明确,将更好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首先是安排专项信贷额度,由六家银行总行,每年分别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其次是实行优惠信贷政策,六家银行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开辟绿色办贷通道,发挥六家银行业务互促、优势互补的效用;最后是要加强财政性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优先安排财政性资金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表示:“相对于其他大中城市而言,全国县城的基础设施还是有不足的。在整个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必须要考虑加强对它们的投资,这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是具有一定商业性的投资。银行的优惠政策就是按照市场报价利率提供优惠,政府财政上还可以给予一些配套的支持,一些减免税收的优惠,通过这样的一种投资行为,拉动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全国范围内,如果把县城项目整合起来,投资还是非常可观的,可以让经济活跃起来,对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投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营业执照和其他许可事项同时申请,核准后立即发放营业执照,其他许可事项后续自动关联至营业执照,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从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江西近期在全省推行“一照含证”改革,通过证照“全链条联审联办”,改变了过去市场主体先办照、再办证、多头跑的现象。 据了解,江西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的多项职能,制定“一照含证”20大项108小项行政许可改革事项清单,同类整合申请材料。市场主体在企业注册登记时实现所有材料信息一次录入、即时互认,相关部门后台并联审批,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福平表示,在市场准入便利化的同时,江西将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系统、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与“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市场主体信息的高效采集、互通共享,让“一网通办”全方位互联互通,服务市场主体稳定发展。 “一照含证”改革推动了行政审批程序再简化、办事时间再压缩、营商环境再优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7月底,江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09.2万户,同比增长15.2%,其中企业91.4万户,同比增长16.9%;个体工商户210.5万户,同比增长15%;农民专业合作社7.3万户,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