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获悉,广西地方征信“桂信融”平台近期已正式接入“珠三角征信链”,泛珠三角链上信息共享使用“高速公路”正式打通,将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机构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桂信融”平台是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大数据局等部门建设的大数据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应用平台。该平台创新“征信+融资+政策”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广西信用信息大数据应用新模式,从2021年11月上线至2023年6月末,已实现全区所有商事主体信息全覆盖。接入近8000个银行服务网点,上线255个金融产品,累计提供信用信息支持91.34万次,服务包括中小微企业及普惠群体在内的经济主体81.11万家(户),服务融资金额11571.27亿元,平台涉企信用信息数据规模达323亿条,覆盖金融信息、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重要领域。 “珠三角征信链”由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电子结算中心创新建设,链通泛珠三角地区地方征信平台和地方征信机构,整合公共数据和市场数据,推动涉企信用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丰富和专业的征信服务。目前,“珠三角征信链”上链的泛珠三角地区(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地方征信平台、企业征信机构、数据源单位、监管部门等节点共15个,提供49项征信产品。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珠三角征信链”,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估可跳出市场化信用信息不足的局限,快速高效共享跨区域信用信息,既能为本、异地客户精准“画像”,又能提高银行对于本地企业客户异地关联方的风险识别,弥补异地涉企信息盲区,缓解了区域之间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跨区域数据实现安全、高效、灵活、便捷流通,降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尽调难度和风控成本。
8月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出席8月份“企业家接待日”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点对点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邵迪等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宿州市鹏辉商贸有限公司、宿州西苑妇产医院、国能宿州热电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负责人,分别就欠款支付、项目推进、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诉求。王启荣耐心听、认真记、细致谈,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商讨解决方案,逐一给予答复。就未能现场解决的诉求,王启荣要求有关部门加紧对接、限时办理,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王启荣指出,民营经济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始终秉持“当自己人、办自己事、宿事速办”理念,系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全力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启荣要求,要坚持“新官理旧账”,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坚持结果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摸清底数、系统梳理、精准施策,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强化法治意识、诚信意识,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对惠企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切实以政府的法治诚信带动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努力打造诚信政府。要真正把市场经营主体的评价和感受作为第一衡量标准,常态化开展好“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灵活妥善解决好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着力纠治政策兑现不到位、欠账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强支撑。
近日,衡阳县金融、电商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会在衡州农商银行举行。会上,该行与衡阳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入驻企业及电商服务站整体授信6亿元。 近年来,衡州县电商企业积极提升自身实力和诚信度,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活跃消费市场、助力商品流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借助政银企等多方合力,使将当地农特产品推向市场、推向全国。 近年来,衡州农商银行在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全力支农支小支微。该行将以此为契机,把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与福祥e站融合,将其建设为农村产业振兴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融汇点。
湖南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工信厅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工信部门和合作银行累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801场次,为7.6万余户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其中重点推荐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超过930亿元。 今年以来,省工信厅结合“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联合15家金融机构,通过省市县三级127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宣传推广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湘企融”),鼓励更多企业注册认证。 截至今年6月,“湘企融”平台已从市场监管、税务等16个部门及单位授权归集包括企业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社保等多项企业生产经营及要素运行数据5.1亿条。围绕经营基础、创新能力、风控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建立“四维一评”的中小企业商业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大数据对企业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平台累计向银行推送优质企业7万余户,帮助验证企业2万余户,助力金融机构的贷前预判和贷中监测、贷后预警。将“湘企融”平台全面接入“湘易办”,顺利完成项目验收。 目前,“湘企融”平台注册企业15万家,入驻金融机构28家,政企银对接合作进一步深化。据测算,通过“湘企融”平台的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15%,帮助银行降低服务成本约20%。
近日,海安市召开政务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海安市发展改革委(信用办)有关同志通报了2022年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宣传、政务诚信创新等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政务诚信管理、政务诚信材料报送等短板弱项,解读了2023年海安市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单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二是强化工作推进,将政务诚信建设融入日常工作推进;三是大力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基层文化宣传阵地的平台作用;四是发力创新试点,挖掘政务诚信建设亮点,在政务诚信建设中探索创新举措。 海安市政府办有关负责同志要求,各部门(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分析研究短板弱项,在今年的信用建设工作推进中,对标找差补短板,落细落实抓成效,确保优势指标保持领先,短板指标迎头赶上,着力提升全市政务诚信建设水平。
7月19日,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座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全国共13个地方政府获得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授牌,宿迁成为全省首家也是唯一获评的地级市。 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是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定区域。 据悉,自2017年1月,宿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集成创建模式,走出一条“全链条、宽领域、多维度、全流程”的一体化创建之路,相关做法获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题推介。 开展三级联动的一体化创建——宿迁与省市场监管局签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将推进示范区创建列为重点合作项目,并联合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省市两级同步推进。同时,建立市县(区)两级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和评价机制,分解创建任务、压实创建责任、形成创建合力,实现全域创建、整体提升。 开展数实融合的全链条创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宿迁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均居全省前列,电商交易额等4项指标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沭阳县花木电商“矩阵直播”新模式带动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的1/3。 开展覆盖城乡的宽领域创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一体创建、协调发展,加快信息、物流网络建设,创成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国家级、省级“电商县”全覆盖,创成“淘宝镇”33个、“淘宝村”134个。宿迁仅农村电商带动就业超过40万人,电商就业扶贫模式获评全国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 开展培治一体的多维度创建——重点培育农业电商集聚区和农产品公共品牌,创成沭阳花木、泗洪水产等3个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数量全省第一。宿迁发布了“宿有千香”公用品牌,品牌产品累计销售突破20亿元。此外,以花木电商为治理重点,制定“电商诚信经营村规民约”,探索出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电商治理模式。 开展信息赋能的全流程创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网络市场“放管服”全流程改革中的赋能作用,商事制度改革连续4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去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国家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使用人数全省第一,与京东集团联合发布全国首个电商电子营业执照区块链应用平台。2022年,在列入省监测的33项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标中,宿迁12项全省第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宿迁将把示范区建设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持续以改革破题、用电商赋能,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宿迁经验”。
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取金融服务专项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消息,为持续深化金融营商环境,重庆市深入推进“银税互动”工作,不断完善税务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协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助力优化重庆市金融营商环境。 据统计,截至6月底,重庆市税务部门已与31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接通银行28家,上线“银税互动”产品43个,贷款授信户数达11.93万户,授信金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824.83亿元、408.52亿元,同比增长40.78%和26.33%。 据据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取金融服务专项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银税互动”有利于企业将纳税信用换取资金活水,帮助诚信经营、纳税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更快捷、更便利地获得无抵押、低利息的信用贷款,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加强纳税人信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以数治税”管理模式;继续贯彻落实纳税信用修复机制,积极引导失信纳税人开展纳税信用修复,帮助其提升纳税信用级别;优化数据交换内容,进一步规范“银税互动”数据传输,推动“银税互动”健康发展,优化重庆市金融营商环境。
建立政府采购方面的政务诚信责任制,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加大对地方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日前,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建立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健全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部署,明确到2025年,政府部门信用信息记录全覆盖、全省政务诚信水平显著提高等主要目标。 《意见》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应急处置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把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将债务审计列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债务管理列入财政工作考核。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建立乡镇和街道公开承诺制度等,以有力有效推进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政务诚信既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意见》明确,要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建立健全政务信用记录,推进政务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强化对失信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信用监管、约束和惩戒,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政府部门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要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期整改,依规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从轻或免于惩戒。 《意见》聚焦与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生产、经营活动较为密切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府行政行为,明确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乡镇和街道等七大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其中提出,要建立政府采购方面的政务诚信责任制,依法处理采购人及有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并将有关政府失信行为信息及时推送至同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此外,《意见》明确,要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横向政务诚信监督机制、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如实施区域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